廣東省縫制設備行業復工復產
-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在各個部門的聯防聯控下,國內疫情形勢不斷向好,各地開始陸續復工復產。然而,隨著疫情在全球各地的蔓延,制造業卻不得不面對更加復雜的困境。本來該迎來一年中銷售旺季的縫制設備行業,因疫情的影響大家不得不再次經歷“寒冬”。
縫制設備經銷市場復工后的情況如何?生產企業復工后如何應對當前的困境?帶著種種問題,我們走訪了幾個專業市場,采訪了若干位行業人士。
01 縫制設備專業市場的復工復業
防疫用品生產設備“一支獨秀”成緊俏貨
隨著各地陸續開啟復工復產,廣州的天雄恒業針車城于3月11日正式開市。各個商戶終于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復工復業。往年的3月是縫制設備行業的銷售旺季,市場上是車水馬龍的景象。今年疫情的影響,開市之后市場仍然持續低迷,來往的采購商明顯減少。為了疫情防控需要而在市場周邊設置的隔離板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戶的經營。商戶表示,復工開市以來基本沒有什么生意,只有一些零星的小訂單,根本無法抵消商鋪的運營成本。在這個艱難的時期,大多企業都在想盡各種辦法調動有關防疫用品相關產品的資源:如口罩機、壓條機、點焊機等,目前在市場一片“安靜”的情形下,各位行家各顯神通,千萬百計地找貨源、找渠道。雖然目前國內的防疫用品基本能滿足市場需求,但從國外疫情的發展趨勢看來,防疫用品需求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高位需求,將帶動防疫用品生產設備的繼續“緊缺”。
堅持嚴格防控措施 確保市場安全
除了天雄恒業針車城外,廣州的小坪針車城、棠溪針車城等市場也陸續開啟復工。3月初本刊記者進入市場了解商戶經營情況時,市場管理方表示,為了減少人員聚集,除了商戶及采購商,其他人員一律不可進入市場。疫情特殊時期,大家對管理方的嚴厲措施表示理解。大家都為了疫情防控到位在不斷努力。如天雄恒業針車城管理方為了防疫需求,營造市場安全、衛生、干凈的經營環境,要求每戶需自備口罩、消毒液、免洗洗手液等防護用品。在市場的入口設立了檢測體溫、掃穗康碼等安檢措施,嚴格檢測市場進出人員和車輛,可見市場管理方對防疫工作非常重視。
02 縫制設備企業復工調查情況
在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對會員的復工調查中,有88%的企業預計一季度的營收下降。對于今年的全年營收預期,受訪企業普遍認為將同比大幅下降,其中達70.17% 的企業認為今年的全年營收將會下降,預計今年營收持平的企業有12.9%,只有16.93% 的企業認為今年的全年營收會有所增長。
政府為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出臺了多項政策援助企業渡過疫情難關。過去的兩個月,廣東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熱火朝天的景象在廣東大地鋪展開來。開足馬力的廣東動起來,全球供應鏈加速活起來。作為中國制造業大省和外經貿大省,廣東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疫情發生以來,廣東有500多家企業迅速轉產或增產與防疫用品有關的產品,這一點也充分表明了廣東企業的靈活彈性和強大韌性。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面對疫情帶來的沖擊,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廣東企業全力復工復產,穩定全球產業鏈、暢通國際供應鏈,保障國際貿易和產能合作平穩有序,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疫情防控的積極成效,更看到了廣東乃至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03 面對艱難的市場環境,企業“各顯神通”自救
練好內功,調整內外貿比例
海外疫情愈演愈烈的時候,國內已基本控制,隨著武漢的解封,國內疫情正接近終點。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以及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人們心底被壓抑良久的消費欲望也逐漸被點燃。過去一年里,”雙11“、“618”等購物節,服裝類的銷售不斷攀升新高度,國民購買力近年來在不斷上升。14億人口帶來龐大的內銷市場不容小覷,是時候打造內銷市場的銷售網絡。
降低成本 強化生產管理
從目前的行情來看,各個工廠的開機率在緩慢回升,但是去庫存緩慢,新單下達不暢,接下來,市場上產能又將處于過剩的局面,低價競爭一觸即發。因此,在行情不明朗的時候,選擇適當減產,或者調整工人工作時長等策略縮減開支不失為明智之舉。增產、轉產防疫用品生產設備
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防疫用品成為緊缺物資。生產防疫用品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渡過了一個最繁忙的春節。據了解,自2020 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已經有超過 3000 家企業經營范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其中不乏富士康、OPPO等科技企業。
從3月初廣東省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獲悉,目前廣東口罩生產企業達339家,比一級響應前的66家增加了273家,增長414%;口罩日產量達2080.9萬個,比一級響應前增長665%;其中醫用口罩日產量達1505.2萬個,比一級響應前增長962%??谡之a量從原來每天不足10萬個,到每天超過2000萬個,有效緩解了口罩供需壓力。廣東省廣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口罩生產設備從圖紙研發到整機下線僅用時15天。
很多我們熟悉的企業從年初就開始復工,每天加足馬力生產以滿足疫情防控的需求,利用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和生產能力,轉產增產防疫用品生產設備。
東莞邁邦智能制衣設備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業生產熱風機的企業,原來一年的產量不到200臺,疫情爆發后,在各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助力下,用了短短的50天產出800臺。這些企業在疫情爆發初期就開始積極應對,利用自身優勢向市場供應防疫用品生產所需設備。他們不僅為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同時也解決了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經營難題。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商業環境更在發生快速的重構。對于企業來說,這場疫情是企業重要的挑戰也是企業進化的機遇。如何重塑企業的“免疫力”和核心競爭力將是后疫情時代大家更關心的話題之一。正如杰克創始人阮積祥在2020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會議上所說:“當前形勢下,企業發展的信心最為重要。衣食住行,需要縫制設備,更需要縫制設備行業的發展”。我們今年要面臨的困難很多,但是下游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縫制機械行業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希望大家面對疫情影響,積極應對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化危為機,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