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防護服生產,貼條機鑄造抗疫堅實屏障
自疫情發生以來,口罩、防護服的集中需求始終存在極大的缺口。在國家統一調配下,相關下游企業基本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因此,對口罩、防護服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需求尤為突出。作為設備保障的縫制機械企業,紛紛將有效資源集中于相關設備的研發與創新之中。作為生產防護服的重要設備,目前,包括縫機行業在內的相關企業,紛紛加大投入,提升研發生產力度,實現相關設備的技術研發、改進,并采取一切手段提升產能,從而滿足下游需求。那么貼條機的產品特性,生產應用情況,企業研發現狀等等究竟如何?
作為縫制機械紛繁復雜眾多產品中的小眾產品,貼條機隨著防疫需要而映入人們視野,并逐漸為縫企所重視。
貼條機是一種應用于醫用防護服、戶外運動服飾(沖鋒衣、運動服、潛水服、雨衣)、帳篷等產品的生產加工專用設備。該類設備目前尚未有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準進行產品定義和規范,其產品名稱一般根據應用場合的差異而有不同叫法,如熱封機,壓條機,熱風密封機等,英文名稱一般翻譯為hot air sealing machine。貼條機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電發熱管產生熱風,融化寬約1-2厘米的樹脂類膠條,使膠條對衣服或服飾上的縫紉線跡及針眼進行覆蓋,從而達到密封、不滲漏的效果。
目前,我國是貼條機的主要生產和使用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各類貼條機生產企業十余家,主要集中在廣東東莞及江門一帶,主要品牌有廣東高科、江門鐵金剛、東莞邁邦等,年產量約在5-6千臺左右。疫情發生后,四川精上、東莞名菱以及國機集團等部分大型央企也著手研發相關產品。
此外,該產品在臺灣及歐洲也有部分企業生產,但產量不高,且主要根據訂單定制,主要品牌有德國百福、臺灣京華、新藝等。國產貼條機平均價格在2-3 萬/臺間,部分配置及性能較高的產品也有標價在5萬/臺左右的,國外產品一般均價都在4-5萬/臺以上。相較于我國目前年均800萬臺套產量的工業縫制設備,貼條機在整個紡織品及制衣設備領域屬于冷門小眾產品,其產品也只是在特定要求的場合下才能用到,通常200-300人的沖鋒衣/帳篷廠配置均在5臺以下。因此該類產品生產受季節影響較大,庫存少,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統計,2020年春節期間,該產品全國均已停止生產,全國僅有數百臺庫存。
相比與其他服飾類加工,貼條機加工效率較低,以防護服加工為例,平均單機加工能力一般在80-100件/班左右,部分老式機型甚至產量只能達到每班50件。
近年來,隨著數控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包括貼條機在內的各類縫制設備產品技術均加速升級,自控類產品已成為貼條機主流產品,部分配置了自動輔助部件、進行功能及性能拓展的產品如可自動轉向自動化貼條機的日益受到市場的青睞。另外,隨著纖維材料及加工工藝的擴的升級,貼條密封類服飾品逐漸開始用更為先進的超聲波無縫縫紉的方式進行加工處理,該類加工工藝可將包邊、縫合、貼膠條三道工序合并為一,加工效率大幅提高,當然由于所產品標準未能同步更新,該類工藝技術尚未完全普及,目前在醫用等極端場合還在繼續使用膠條密封。
根據防護服生產企業需求,國內主要貼條機生產企業廣東高科、江門鐵金剛、東莞邁邦在疫情發生之后均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滿負荷復工生產。
廣東高科制衣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福金表示,從大年初四接到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陳戟秘書長通知,醫用防護服生產急缺貼條機。公司立刻召集員工返崗。2月7號,就接到了國家調撥任務。經過3天緊張努力,高科順利發出了88臺貼條機,全部用于支援湖北的防護服生產企業。截止到3月初,高科共生產500余臺貼條機支援防護服生產企業,可保障每天約10萬件以上的醫用防護服生產能力。
吳福金認為,隨著國內更多企業從事貼條機生產,防護服企業的設備已經到位,目前防護服的產量也從供不應求轉為供過于求。而國家防護服生產補貼政策的變化,一些防護服生產企業有可能選擇退出,因此,市場上對貼條機的需求已經開始減弱。他表示,貼條機本就是小眾產品,以往國內年產量不過四五千臺,隨著疫情特定需求的減弱,國內市場生產逐漸飽和,因此,高科已經開始著手調整內外銷比例,外銷增加至70%以應對下半年貼條機市場下行的挑戰。
另一家國內貼條機重要的生產企業江門市鐵金剛機械有限公司,在此次疫情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總經理鐘生表示,從春節期間工信部派員入駐企業調配產品,截止到目前已經出貨近800臺左右。大部分發往了湖北、河南防護服生產企業。但受限于零件供給不足,產量目前無法有效滿足,訂單基本排到了四月,月產量不大主要是零件不足,預計到五月左右會緩解。不過鐘生也擔憂,原本不大的貼條機器市場,因疫情激增了許多生產企業,將面臨產品過剩,市場飽和的形勢,尤其是隨著防護服需求的減弱,品質低、價格低的貼條機沖擊市場,大量二手機市場無法消化,下半年將可能出現 “倒流”的現象,對貼條機行業帶來非常嚴峻的考驗。
另外,得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點贊”的東莞邁邦,是東莞市祥興針車子公司,專業從事防水衣服設備、無縫制衣設備、熱移印設備生產銷售廠家。據祥興副總經理梁俊杰介紹,自2月10日復工以來,邁邦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抗疫主力機型是ABLE MH-62熱風機為主,20天時間生產了100多臺熱封機送到了抗疫第一線,供應重點生產企業用于防護服密封膠條制作。
不過,設備的口碑還要歸結于下游用戶的評價。際華3502作為疫情口罩、防護服重要定點生產企業,在疫情發生以來,總共生產了130萬套防護服支援抗疫前線。據設備部部長劉旭明介紹,際華車間內可正常使用的貼條機有350臺左右,這其中,130臺為近期新購置設備,基本為鐵金剛、邁邦等國產品牌,這些設備質量可靠,保障每天防護服5萬套的產量。劉旭明表示,自2月6日起開始接到指定生產任務后,隨著貼條機設備的逐步到位,截至3月初,已經順利完成任務訂單。防護服生產已經基本滿足前線醫務需求,目前企業只保留了一個2400平米的防護服生產車間,產量為每天6000套左右。
如上工申貝旗下的PFAFF 8303i和8330兩款可編程熱風焊接機。8303i具有獨立驅動滾輪可使焊接更順滑,并有差動功能,比其它焊接機可提高 20%生產效率,比一般機器可節省15% 膠帶;PFAFF 8330 具備動態焊接 = 自動調節加熱功率到可變焊接速度,主要適用于所有需要高水平工藝,可靠性和可重復質量的膠帶焊接操作。據上工申貝副總裁李曉峰介紹,目前熱風機生產基地在德國凱澤斯勞滕,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訂單均已排在了4月中旬,產能飽和。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勇擔社會責任的舉措令人矚目,而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則履行職責,在受工信部、國資委等上級主管部門委托之下,積極開展該類設備的調配和生產協調,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據陳戟秘書長介紹,主要開展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調研摸清行業生產現狀。梳理并匯總國內外防護服貼條機生產企業情況及生產能力,庫存情況,并第一時間提供給上級部門及相關兄弟協會及部分下游用戶企業;
二是引導幫助企業生產復工。2月中旬,各地貼條機生產企業均已復工,部分重點企業如高科、鐵金剛/邁邦等由工信部派專人入駐,為貼條機提供專業零部件的企業目前也已逐步進入復工階段,全行業生產能力基本得到回復,且均已被安排了充足的生產任務;
三是協調并對接市場需求,著力化解市場供需矛盾。囿于客觀的產能,加之短期內國內防護服需求井噴式增長,2月中上旬,貼條機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協會一方面通過加快上下游企業信息對接,指導企業合理排產,加速市場需求響應;另一方面積極發動廣大縫制經銷企業,從社會保有量入手,深耕二手機市場,發掘產能。經協會積極發動,全行業累計征得二手機設備貨源300余臺,極大的滿足了社會需求。其中承擔國資委定點生產的任務的際華3502公司,通過協會定向幫助協調設備近百臺,防護服日產能力由原來的數千件增至4萬余件,圓滿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生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