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機械產業集群復工現狀(浙江篇之二)
浙江省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主產區,年均縫制設備產量已占全行業總產量的70%左右,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臺州、寧波、東陽、溫州、諸暨、麗水等地區為代表的產業集群。據了解,為響應黨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出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30條意見》,為省內企業在疫情期間順利實現開工復產,提供了明確且細致的政策幫扶。此外,依托支付寶健康綠碼為輔助,加上政府出資補貼和政策對接扶持,外地人員返工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截止2月底,在各級政府精準施策帶動下,浙江縫制機械企業開工意愿強烈,整體復產進展順利。
諸暨:海外訂單微升,生產進度放緩
諸暨是刺繡機生產基地,現有整機和零部件企業約150家左右,截止2月底,除極少數零部件企業尚未開工外,絕大部分企業已經實現復產。結合大豪提供的諸暨部分整機企業年前年后的電控下單情況來看,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大豪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企業在設備性能層面有創新,希望電控進行研發配合,但受疫情影響,技術人員還未能全部到位,進程上稍有延緩。”
綜合信勝、瑪雅、兆山、創加等企業的反饋,疫情對刺繡機企業生產環節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外地人員返工受阻,各企業均存在人員到崗不足的情況;第二,部分上游供應鏈企業復工不足,零部件供應拖累生產進度;第三,疫情管控嚴禁人員聚集,生產線排布受到一定影響,延誤整體工期。針對上述影響,各企業一方面督促返崗員工加快回流,一方面依照既有員工進行工序細化和流程優化,克服困難搶抓生產,保障了產能快速恢復。
從訂單情況看,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客戶在開年后下單的密集度有所下降。同時,因整體開工相較往年延后十余天,與客戶協商后,訂單采用延期交付。目前企業排單生產的主要是年前所接訂單,以海外市場需求為主。據瑪雅提供的數據,2月15日后新增訂單中,20%為國內訂單,80%為海外訂單。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及交期影響,少量印度客商主動取消了訂單,此外,部分國家對中國出口貨物更改了要求和清關程序,規定自港口發貨后起算,包括清關及其他程序時間在內,要隔離14天后收貨。根據企業的預判,今年刺繡機整體行情在疫情及其后續連鎖影響下,市場需求將出現20%左右的減少。
另據了解,當地政府為鼓勵企業盡快開工復產,出臺了相應的補貼和支持政策,地方財政直接拿出資金,對返崗員工一次性給予企業每人500-800元的補貼。此外,政府還與銀行合作推出小微循環貸,以3年授信、隨貸隨還的形式,最高提供300萬元的貸款服務。
溫州:疫情影響嚴重,企業加速復產本次疫情,溫州確診人員數量居浙江省第一位,尤其樂清區最為嚴重。當地迅速啟動疫情防控防治政策,采取封城舉措。截止2月底,溫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運作下,目前溫州規上工業企業、小微企業園已全部復工。在此基礎上,溫州提出到3月10日,力爭全市企業復工率指數、企業員工到崗率、企業產能恢復率均達100%。
地處樂清的樂江公司,率先進入全面開工復產狀態。據樂江董事長薛秀堯介紹,自2月19日取消封城禁令、高速通車以來,樂江迅速啟動返工動員,除湖北籍外的員工積極響應,陸續返回,并逐漸解除隔離開始正常工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人員已到崗350人,企業嚴格履行防疫防控要求,在生產、生活各方面為員工提供全面保障。預計本月10號左右,將超過400名員工到崗,產能恢復到70%以上。
綜合樂江、樂工、所特等企業的反饋,自開工后,政府派駐了駐企服務員,協助進行日常的疫情防控督導和開工檢查,外地返回員工,需持綠碼或醫院開具的健康證明方可上崗工作。目前,當地仍處于相對嚴格的管控狀態,各小區和村莊設置卡點,員工上班需辦理通行證,采用兩點一線打卡的方式,進出住所和廠區均需測量體溫、集中消毒,此外嚴格限制進出。
從幾家企業的日常運營情況看,首要瓶頸是資金相對緊張,除日常薪酬支出外,壓力還來自于回款未達預期和零件及半成品押款;生產環節,因疫情影響,物流逐漸恢復,但部分零件的運輸還存在制約,生產線也存在關鍵員工不到位的影響,樂工表示,曲折縫等關鍵零部件已經停供月余;銷售環節,薛秀堯表示,訂單情況相對樂觀,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訂單自去年年底開始就處于排隊狀態,年后仍有新的增長,國內則以浙江、湖南、山東等傳統市場需求為主,量比基本與去年持平,目前企業主要生產的產品集中在平包類設備;所特特種設備訂單量基本與去年持平,但國外需求趨勢日漸回暖。
麗水:基本實現復工,外貿拓展加速
以縉云為主要產區的麗水區域,規模以上縫制機械企業陸續開工,半數以上企業復工率接近全員到崗,部分黑頭家用機的零部件生產企業仍處于復工準備階段。與其他區域不同的是,隨著疫情逐步穩定,當地勞務市場整體供應明顯好轉,來自于貴州、云南、四川的年輕勞動力迅速增加,出于對當前及未來市場整體行情的考慮,除正常基層產能流動補充和調整外,飛鳳、龍泰、廣和、仙都、金梭等企業均未表示有進一步招聘或擴產規劃;多樂表示將加速拓展海外市場,相關人員的招聘已列入計劃,對技術類人員的招聘也一直在持續進行;凱捷因產品架構調整,在開工后立即進行了部分員工的招聘新增。
龍泰、廣和等企業反映,當前生產環節最主要的壓力,來自上游供應端,“主要供應企業受當地疫情的影響,開工較晚且產能恢復較慢,電控產品和挑線桿等部分零部件供應不足的情況非常明顯。”多樂總經理傅萬濱表示,企業產銷基本正常,但回款情況稍顯緊張,部分經銷商申請了延遲結算。
從訂單情況看,國內服裝、鞋帽箱包等下游企業開工不足,對設備的需求尚未開始,預計要等到二季度才能有所轉變。龍泰負責人朱廣運表示,“從多個渠道調研的信息,國內很多小微型用戶企業受疫情沖擊嚴重,資金鏈岌岌可危難以為繼,預計今年內銷市場仍將以下滑為主。”廣和董事長盧律何也表示,目前國內訂單量較少,企業主要針對東南亞和非洲等海外市場進行布局和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