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2020服裝人的唯一關鍵詞!
告別被各種“南”貼滿的2019,迎來我們中國人的2020。但在對2020的展望中,這個“南”似乎是落聽牌,還必須緊緊攥在手上!
從2019年延續而來的“直播”,“個性化”,“渠道下沉”,“環保可持續”等關鍵詞,同樣是2020年的發展重點,但如果要尋找一個更為精準、更有覆蓋面的詞匯送給2020年的服裝人, “新生”一詞,足矣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沒有最“南”,只有更“南”。然而對于服裝人而言,“新生”是重構一切的目的地,是超越自我的勇敢,是鳳凰涅槃般的存在!
小而美
“細分”之下的服裝市場
2019,快銷品牌一片哀聲,敗走麥城,而小眾運動、個性定制、漢服等細分領域的新興品牌卻星火燎原,讓我們感受到消費迭代下的民心所向和大勢所趨。個性化、品質化、生活場景化的需求,催生了小而美的細分市場。
2020,傳統時尚供應鏈無法快速高效回應小批量訂單的問題必須找到解藥!一件下單,快速定制,個性多樣的消費需求下,傳統時尚供應鏈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快與慢
情感共鳴下的消費欲望
2019,天貓“雙11”成交2684億,淘寶直播成交近200億……抖音、快手、小紅書等新零售渠道,李佳琦,薇婭,張大奕等頭部網紅讓我們看到了網紅經濟的帶貨奇跡以及背后的“快”需求!而故宮文創IP的火熱、工匠精神的演進,也讓我們感受到文化、情懷背后,“慢”生活的持續升溫。
2020,基于情感共鳴下的新型消費欲望,在互聯網、云計算的大數據面前有跡可循。大力推進數字化技術,實現對市場趨勢的預判以及對消費者的精準引導,讓企業和品牌讀懂消費者的“快”與“慢”的需求,以客戶為中心快速反應,正是工業4.0的核心所在。唯破方立
疫情下的沖擊與變革
2020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中國經濟踩了一腳急剎車,也讓服裝業今年的“寒冬”變得格外漫長。被疫情“禁足”的中國服裝制造業,其原本嚴絲合縫的生產布局接連遭遇延緩開工、勞動力銳減、庫存壓力大、線下銷售近乎停滯的重大挑戰。
庫存壓力與運營危機之下,也加速了服裝產業向新零售、新制造的變革。面對不可抗力帶來的風險,自動化生產、數據云端共享與遠程服務的優勢再次引發服裝產業的高度重視,變革的種子正在加速萌芽。可以預見,工業物聯網、協同生產乃是未來企業競爭的核心密碼。
義利并舉
抗疫路上眾志成城
2020抗疫防疫是全中國人的一場戰斗,也是全行業人的一場戰斗。疫情發生以來,眾多服裝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捐款捐物,加急生產應急物資,甚至有部分企業“臨時轉型”,承擔起口罩與防護服的生產工作。比如:愛慕向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捐贈了2000套保暖衣與家居服;雅戈爾集團向寧波市醫務、救援人員和患者定向捐贈1000萬元,鄭州云頂服飾有限公司緊急組織生產普通民用防護服3000套……諸如此類的企業援助,不勝枚舉。
在這場疫情大考面前,服裝企業體現出的是忠誠、責任與擔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相信疫情終將消散,靜待春暖花開!
結語
24小時互聯的時代,激蕩著更為張揚的消費主張,重塑新生是每家企業、每個品牌、每位服裝人的自省必答題:
發揮個性化,按需生產;
快速反應,把握市場;
是寒冬,還是暖春?
不在ta,在我!
彼之寒冬,汝之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