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2019鞋行業關鍵詞:鞋業轉移
- 4月2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報道了一篇《中資民企扎根尼日利亞 助力當地實業發展》的新聞,文今年2月,李氏集團在尼日利亞北部吉加瓦州境附近開設維尼綸制鞋廠新廠址和公司駐地進行投產。在單座面積達1萬5600平米的大型現代化廠房內,當地工人在轟鳴的百余臺機器旁有序地忙碌。李氏集團1962年開始在尼日利亞投資設廠,除了大規模的鞋類制品廠外,還在尼北部和南部開設有塑料廠、皮革廠、鋼鐵廠、水泥廠、面包廠等等數十家企業。
5月31日 華堅集團獲得埃塞俄比亞國有工業園40年經營權
5月31日據新華社報道,作為中國最大女鞋制造商之一的華堅集團與埃塞俄比亞工業園區開發公司簽署協議,由華堅集團接管季馬工業園(JimmaIndustrialPark)的運營。季馬工業園是埃塞俄比亞國有工業園,目前華堅已經租下了所有9個工廠,還獲得了該工業園總計40年的運營權,首期為15年,后期可再續約25年。知名女鞋品牌華堅深耕埃塞俄比亞多年,每年有500萬雙鞋從當地出口至美國和歐洲市場,產值達到3100萬美元。
6月13日 全球織帶鞋帶大廠臺灣百和越南廠剛建成,又建印尼新廠
6月13日,據工商時報報道,全球織帶鞋帶大廠臺灣百和董事長鄭森煤在股東會后表示,印尼廠今年起開始獲利,為持續擴大印尼布局,公司計劃投下巨資興建印尼新廠,建筑面積約4,000坪,專業人士預估,臺灣百和印尼新廠投資額(含建廠與設備等經費),約在新臺幣5億元。2019年8月24日,百和表示,越南百和二廠已于6月完工,并將于8月投產。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印度當局正考慮提供優惠獎勵措施,吸引在美中貿易戰下出走中國的企業至印度設廠。研擬中的財務誘因一如越南的舉措,包括對企業提供優惠稅率及免稅期,受惠產業含括電子業、家電、電動車、製鞋及玩具業。
7月4日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將強化全球鞋類布局:美國、泰國、中國臺灣、上海等
據環球鞋網報道分析,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規劃在美國密歇根州懷恩多特市設立鞋類開發中心,占地2,000平方英尺,配備了一整套開發外底、中底和整個鞋底所需的先進鞋材機器。
巴斯夫還將于2020年在臺灣推出鞋材創新中心,將幫助鞋材專業人士直觀體驗巴斯夫材料如何通過最新制造工藝來提升鞋子的舒適度、性能、品質和設計感,打造具有未來感的鞋子。
巴斯夫還于擴大了其位于意大利的鞋材開發中心,并在泰國開設了一家新的鞋材開發中心。兩家中心都配備直接注塑成型技術的全新設備,另外還設立了展示廳,用來展現巴斯夫數十年來在產品創新方面累積的經驗。巴斯夫在中國上海也設有鞋材開發中心。
7月8日 耐克投資近2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廠
7月8日,據懶熊體育報道,耐克公司宣布將投資1.85億美元(折約人民幣12.7億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嘉年市新建一座工廠,預計雇傭505名員工。這家工廠將從事技術含量更高的氣墊生產,而非全鞋制造。建成之后,它將成為耐克在美國的第三家氣墊鞋底制造工廠。耐克預計,全新工廠將在2020年開始運營,并在隨后的三年時間內完成所有生產線的全面運營配置,讓工廠以飽和狀態投入使用。
7月25日,印度新建數百家制革廠的宏偉計劃正在實施
7月25日,據中國皮革網報道,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長瑪瑪塔?班納吉(Mamata Banerjee) 在參加加爾各答皮革生產基地擴建奠定儀式時表示,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皮革基地之一。10月23日,據中國皮革網報道,坎普爾100多家制革廠正遷往加爾各答皮革生產基地,印度政府投入54億盧比正在對該皮革生產基地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擴建。
8月6日,儒鴻短期考慮在印尼或柬埔寨投資新設施,預計投資8000萬美元在東南亞,建立120條生產線。
8月6日,據中國臺灣媒體報道:為耐克、Lululemon公司代工的儒鴻2016年開始轉向越南擴大規模。目前,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表示在未來三年內不會在越南擴張或者增加工廠。儒鴻短期考慮在印尼或柬埔寨投資新設施,預計投資8000萬美元在東南亞,建立120條生產線。
8月13日,豐泰砸重金,建越南制鞋基地
因應集團制鞋擴充需要,身為耐克(Nike)鞋專業代工廠豐泰企業,今年已兵分多路推動設廠或取得研發大樓用地。今年豐泰將加重臺灣廠區布局,位于斗六的豐泰廠區新建研發中心陸續完工,今年投入使用;3月25日,豐泰3.1億元購置云林科技工業區約4,388坪土地,有意籌建研發與資材采購大樓。5月14日董事會已通過以1,740萬美元(含土地及下層基礎費)租下越南平順省德令縣東河社南河小工業區土地48.55公頃。8月13日董事會通過投資2,700萬美元,設立越南子公司Vietnam Nam Ha Footwear公司案,預定明年建廠,準備打造越南新的制鞋基地。
8月27日 分散產能!寶成集團宣布下半年將持續加碼投資東南亞!
8月19日,據網投之家報道,寶成實業董事長詹路明表示,將于下半年繼續投資越南,印尼和緬甸,以擴大集團的鞋業業務布局。由于東南亞的擴張亞洲的生產效率,集團2019年上半年的鞋類產量占越南的45%,印尼的38%,大陸的13%,以及柬埔寨,孟加拉國和緬甸等其他地區的4%,表明東南亞它是集團的生產中心,大陸廠區的生產比例逐年下降。
9月10日 中美貿易關系緊張 裕元集團下半年將向東南亞轉移
9月10日,全球國際品牌運動鞋及便服鞋制造商裕元集團發布了8月收益公告,并表示:
中國與美國間的貿易關系的不穩定和復雜情況,促使裕元集團向東南亞遷移。
9月26日 7家外資鞋業計劃在印度尼西亞增加投資提高產量
9月26日,據投資者日報雅加達訊,印度尼西亞工業部(Kemenperin)鞋子、皮制和紡織工業局長穆多利(Muhdori)稱,來自韓國的KMK Global公司、Parkland公司和Sumber Masanda Jaya等7家外資企業將在印度尼西亞增加投資,提高生產量,推動印度鞋產業的發展。據了解,印度尼西亞鞋業排在中國和越南之后,是世界第6大鞋產出口國,占2.8%市場份額,最大的出口市場仍是美國和歐洲,生產127.1億雙鞋子,占世界鞋產的5.3%,在鞋子生產國中占第4位。
10月15日,申洲國際越南建廠舉行奠基儀式
10月17日,申洲國際發布公告稱,集團將投資約1億美元,于越南興建一座專為阿迪達斯而設的成衣生產設施。奠基儀式已于2019年10月15日舉行。預期新成衣生產設施將于2021年開始逐步投產。申洲國際是國內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制造商,主要以代工方式為品牌商生產。
11月4日,鈺齊旗下越南廠區今年上半年產能占比41.4%
11月4日,戶外鞋大廠鈺齊-KY 表示,第四季製鞋營運旺季,2020年春夏鞋款訂單,自10月至明年3月出貨。鈺齊旗下越南廠區今年上半年產能占比41.4%,高于大陸廠區33%及柬埔寨25.6%,粗估2019年大陸廠區產能占比達三分之一,非大陸廠區三分之二。鈺齊認為,未來在柬埔寨持續擴增產線后,預估最快二年后的越南、柬埔寨及大陸廠區產能占比,有機會「三分天下」。
11月12日,Adidas宣布關閉德國與美國的Speedfactory工廠
11月12日,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周一表示,計劃關閉關閉德國與美國的Speedfactory工廠。據彭博商業周刊文章,2015年,阿迪達斯與德國塑料技術企業裕克施樂(Oechsler AG)在巴伐利亞小城安斯巴赫合資建立了第一家“速造工廠”。根據設計,該廠將運用3D打印技術和機器人來生產,不存在人工操作,以縮短向歐洲客戶的交貨時間。2018年,該公司在美國亞特蘭大開設了第二家“速造工廠” 。
如今,這兩家工廠均定于2020年4月前關閉,廠里的設備將分別轉往位于中國和越南的兩家阿迪達斯供應商。這一決定表明,這些創新的生產線不值得在該公司已久經考驗的供應鏈體系之外另起爐灶。
普遍認為,全球范圍內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制造業遷移:
第一次在20世紀初,英國將部分“過剩產能”向美國轉移;第二次在20世紀50年代年代,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德國這些戰敗國轉移;第三次在20世紀60至70年代,日本、德國向亞洲“四小龍”和部分拉美國家轉移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
第四次在20世紀80年代年代初,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低技術高消耗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于是,30多年來中國逐漸成為第三次世界產業轉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產業轉移是國家或地區間產業分工及變化的體現和過程。產業轉移往往呈現出從相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轉移到次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再由次發達的國家或地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特點,逐層推進。體育用品行業也是如此。
評論:從全球化的視野來看,這個行業的產能總是向著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遷移。從歷史上看,世界制鞋業的重心從意大利、西班牙轉移到日本、臺灣、韓國,再轉移到中國大陸。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鞋重心,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制鞋業有向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勞動力更低廉的國家轉移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