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縫制新風向——專家看“智慧縫制示范產品評選”(二)
排名不分先后
樓俏軍
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
CISMA優秀新產品評選活動由來已久,每屆活動都有一個主題,這不但為推進縫制機械行業科技發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起到了助推作用,而且該活動已然成為行業技術發展的指明燈。CISMA2019優秀新產品的主題是智慧縫制,參與評選的產品大都以物聯網、機械手、傳感器智能感應自動調整等等技術來實現,產品展示出國內的一些企業在智慧縫制產品上的研發力度非常大,與國外縫紉設備強國對比,大有彎道超車的趨勢,為我國縫制行業由大做強奠定了初步的技術基礎。說到“智慧”,我們首先想到是機械手、物聯網、機器視覺、實時監控等等的應用,本次智慧縫制設備評選,這些應用恰在其中——
機械手的縫制設備:參選產品中有中捷機械手送料模板機、標準的機器人協作智能縫制單元、威士的WS-8000袖克夫機器人縫制中心等產品,在這些產品中,都可以實現機械手自動上下縫料,甚至通過視覺傳感器感知布料位置,機械手調整加持縫料方向和角度來抓取縫料,然后自動規劃好路徑,把縫料送至縫紉臺上按正確的要求縫紉。這種技術組合將逐步成為縫制產品的常規技術,這些技術將幫助服裝生產實現少人化、無人化的要求。
縫制設備物聯網云平臺:物聯網云平臺在上屆展會開始就火熱起來,此次參選的產品中,多家公司推出了物聯網云平臺,走在比較前面的產品有標準的智能市場管理系統、大豪的縫制工業云平臺、杰克的服裝智能制造智慧工廠工業互聯全套設備、鮑麥克斯的PMES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南通明興的MES工業云制造平臺等。物聯網云平臺是服裝廠今后智能制造必須要用到的。
機器視覺、自適應、智能監控:標準參選的兩款5700側安全氣囊縫紉機和5656自動對邊縫紉機,在機器視覺、自適應、智能監控方面做得非常有突破。特別是5700側安全氣囊縫紉機,實現了對縫紉機線張力的實時監測和調整,確保縫紉后線張力能夠滿足氣囊彈開力度的需要。還通過視覺傳感器識別縫制線跡,監控針距大小和跳針等縫紉質量問題,確保氣囊縫紉后的安全性。這種技術在今后高端應用縫制上是一個方向。
另外,此次參加評選的產品中,除了智能縫制技術外,也有一些產品在技術或結構上突破創新,比如銘菱把圓頭鎖眼機上針桿旋轉技術與花樣機挑線桿結構有機結合,對調線刺布機構簡單更改,做出了針桿旋轉機型的花樣機。杰克在電腦平車上薄厚料機型快速切換結構,應用包縫機上的送料偏心輪離合結構原理,再結合薄厚料送料軌跡原理,開發出送料軌跡快速切換的平車產品,使產品的送料性能能夠滿足一般縫料的薄、厚料變化后的需求,減少操作工或機修的調試時間。
管楊仁
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負責人
CISMA2019的主題是智慧縫制工廠技術及解決方案,參展的各大企業都以物聯網和自動化技術,作為自家產品的宣傳亮點。
杰克推出了系列化物聯網縫紉機,以A6+、C5+最引人注目。杰克打造的智慧縫紉工廠以物聯網為基礎,數字化為核心,信息化為手段,將縫制信息和智能裝備高度融合,是“智能一代”縫制裝備的顯著特征,為縫制設備廠商、用戶之間實現端到端的全方位物聯網提供優質服務。目前,杰克產品已實現從傳統制造業向先進裝備智能制造成功轉型,將互聯網和縫紉技術嵌套在一起,在縫前、縫中各個環節實施3D人體掃描、智能鋪布、數控裁割、智能縫制等技術,在附加裝置與省力裝置開發、去技能化與省人化技術方面完成了重點突破。
針織領域的奎克和凌志等企業,也積極研究,從單機自動化未來向多機自動化的聯動作業模式發展。還有蘇州TPET公司,在自動毛巾機、自動毛毯機智慧生產領域,也不斷創新和發展。
未來,縫紉自動編程、縫制大數據自適應調節、縫紉品質自動修正、故障預測和報警、遠程維修保養、智能語音人機交互等方面開展重點研究,實現產品云管理、成本管理、生產任務云管理等,以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逐步實現網絡下單、3D人體掃描,通過智慧工廠、智慧縫紉,實現服裝個性化、定制化的智能制造,最終快速交付到我們的手中。余守旗
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CISMA2019智慧新產品評選的參展產品,以市場、消費需求為導向,突出自主創新,體現了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各企業在智慧產品研發上加大科研投入,在綜合集成、協同創新上提升了技術水平,有效攻克短板和卡脖子技術,以強大的新技術、更智能的產品,服務下游縫制產業,滿足縫制企業個性化需要,大力推動縫制生產模式向智能化轉變。本次評選中,印象最深刻的幾款產品是——
中捷機械手送料模板機:自動識別模板大小和花樣,應用機械手實現上下料和縫紉,配備激光切割,滿足連縫帶切的工藝需要,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標準自動對邊縫紉機:首次將圖像識別系統應用到縫紉機,通過圓盤式送料裝置實現平面縫紉立體效果;具備聯網功能,實現數據交換及云端參數共享、遠程工藝調整、故障診斷。
上工智能化縫制單機:采用多軸控制系統,集成面料厚度檢測、可編程,實現縫紉進度的圖形可視化;支持物聯,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縫紉模式設置、生產工序指導、遠程維修等功能。
標準智云:通過智能交互網絡,實現設備互聯互通,智能人機交互終端實時采集數據,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實現工廠的設備管理、人員管理、生產管理和智能決策。已在全國多地實現產業化應用。
發展智能裝備制造,推廣智能化產品,是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方向,各企業應積極向智慧縫制、智慧生產轉變。企業之間要形成合力,把CISMA打造成團結企業、創新模式、推廣品牌、服務市場、回報社會、走向國際的互利共贏平臺。
禚鴻德
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部總經理
作為家紡行業一員,參與評選智慧縫制示范產品,對我來說是接觸最新、最熱門的縫制產品、了解行業發展方向的絕好機會。本次參與評選的產品包含縫前、縫中、縫后各類機械設備以及CAD/CAM設計系統及面輔。其中自動裁切設備、刺繡機、模板機等大型設備規模較大,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提升明顯。
比如:在浙江錦和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展出了枕袋半自動縫制的設備,大家紡做工壓明線、一字曲折縫的枕袋在這臺設備上可以完成合片以及壓明線、一字曲折縫,合片和壓明線的速度分別是30s,效率是人工的2-3倍。
東莞恒業機械的多針絎縫配備電腦自動裁剪機,產品從入布、入棉子到裁剪一體完成,在多針絎縫機后側加裝裁刀,實現絎縫、縱切、橫切一體完成。再加上很多縫制廠家展示的切包一體同步車,可實現多針絎縫墊子的自動化縫制。
新一代刺繡機效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新型設備帶有自動換底線,自動加油,自動吹塵等功能,節省了設備維護時間,自動加油功能使設備得到準時的潤滑保養,增加了設備使用壽命,并且設備廠家還開發了特種繡等功能。
另外還有氣動打吊牌裝置、多角度冷熱沖孔切帶機、TPET的床單套自動化系統等都能解決我們當前的實際問題。
期待更多這樣的活動,更及時快捷的渠道讓我們了解到行業的發展方向。
張潤民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 首席工程師
智慧縫制示范產品評選活動有效推進行業向智能化、高質量的方向發展,激勵企業自主創新,并加快縫制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對于我司來說,部分產品非常有推廣的價值,例如:標準公司的5656自動對邊縫紉機,有機會應用在襯衣上袖等對車縫工人技能要求很高的場合,大大降低對熟手工人的依賴,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威士公司的WS-8000袖克夫機器人縫制中心把袖克夫的反燙定型、間線、開鈕門和釘鈕扣多個工序聯動起來,大大提升了車縫質量和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