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紡織!紡織行業如何面對機遇和挑戰?
- 服飾行業供應鏈缺乏透明度,曾被視為一種優勢——不希望競爭對手得知這些信息,并仿制競品;也希望在消費者面前保持神秘感,尤其某些掛著洋品牌,其實在國內某小廠代工的,更是如此。
在互聯網時代,讓每個人都能知道你生產的衣服來自哪里,流程如何(數據去中心化,不可自己篡改數據),已經變成了一個商業競爭優勢,尤其是中高端服飾以及手工商品。
隨著國家對區塊鏈技術的重視,服裝產業鏈在未來也會有數據透明化的趨勢。
一、供應鏈管理
服裝行業的透明度在以前幾乎不存在,買家要想知道衣服是哪里生產的,只能指望的只有一個簡單的“made in XX”的標簽,但這有可能是騙人的。
許多品牌會選在外地生產服裝,產品差不多完成時運回總廠做整燙包裝工序。這樣產品標簽上的生產地還是本地。而作為數據透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品牌和顧客得以檢查每一個生產環節,并確保信息的準確性。
過去的幾年里,特別是2015年孟加拉國服裝廠Rana Plaza的倒閉,促使人們開始關注時裝供應鏈缺乏透明度的問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我們衣服的真正來源,而且肯定不知道一件衣服在到達商店貨架之前要經過的所有階段。
今天,人們的意識顯著提高,區塊鏈技術能夠提高紡織品生產周期透明度。通過創造服裝生產的數字歷史,區塊鏈使品牌能夠提供關于材料、工藝和經手人等經過驗證的信息,從而在時裝供應鏈中對企業建立更大的信任。上圖:區塊鏈技術,可溯源到每一件衣服的面輔料、廠家信息、生產制造的關鍵信息。
2017年5月,在哥本哈根時裝峰會Solutions Lab上,Provenance和Martine Jarlgaard展示了史上第一件用區塊鏈技術追蹤的服裝。從原材料(羊駝毛)、紡紗、織布到在Martine Jarlgaard的倫敦工作室里把它做成一件衣服,每一個過程都登記在區塊鏈上,如下圖:
二、生產服裝升級到生產大數據
以耐克為例,他們不再將自己定位為服裝公司。相反,他們將自己稱為一家恰好可以制作衣服的技術公司。他們的衣服和鞋子經常配備傳感器,用于跟蹤心率、跑步里程或燃燒的卡路里。
然后上傳這些數據進入個人信息庫,作為個人健康、減肥、飲食方面的決策依據。這很符合喜歡運動、科技的千禧一代。
從傳統服裝企業變成數據公司,從生產銷售單一服裝到運營用戶多維數據,這是商業模式的巨大變革以及品牌價值的潛在提升。
區塊鏈技術,讓服裝企業可以利用該平臺,對服裝的材質,設計、生產、物流等全流程信息上鏈。顧客端,則可隨時查看服裝材料檢測成分:致癌芳香胺、致癌和致敏染料、殺蟲劑、甲醛、可析出重金屬、含氯有機化合物、鄰苯二甲酸鹽、pH值等。
三、服裝庫存管理——倉儲、物流
服裝行業的庫存體系可以更智能,且零售商、品牌和制造商之間建立了通用通道,那么庫存低時,其可以將補貨請求直接發送到生產車間。
此外,顧客反饋可以回傳給品牌,產品顏色、設計細節等必要的調整要求,也會在更換和改進庫存時自動發送給制造商。
大多庫存管理使用的是集中式系統,產品交易等的可見性很有限,區塊鏈數據存儲的分布式特性將使其受益良多。
在分布式系統中,每項交易都能被監視和分發,這樣可以防止數據泄露、被篡改或被刪除,它也允許快速安全地收集、提取即時數據,并且使零售商、供應商和制造商之間能無縫、透明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