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賦能紡織發展新征程!2020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匯集紡織“十三五”智造成果
- 2020年,紡織工業“十三五”將進入收官之年。作為以提高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重心的專項規劃,四年來圍繞著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大力實施“三品”戰略、推進紡織智能制造、加快綠色發展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及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六方面具體任務,《紡織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不斷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紡織業的新競爭優勢。
智造落地 釋放紡織能量
多年來,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一直被視為紡織業發展的“晴雨表”,紡織業亟需解決哪些問題?紡企期待怎樣的提升?.......在歷屆“紡機聯合展”中,業界都能從展出的產品、技術乃至理念中尋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無不緊扣紡織業發展熱點和需求。
在紡機聯合展上,從“十三五”之初的“粗細聯”展示,到此后的“粗細絡聯”推出,乃至當下的紡紗全流程智能化,被串聯起的工序正越來越多,每一屆展會上業界都能捕獲此類信息。隨著數字化、連續化、智能化的推進,紡織萬錠用工數量也一再被刷新。若對比改革開放之初上百人的萬錠用工量,如今的十幾人,無疑展示出了改革開放40年來,紡織業發展的速度和成果。“智能制造”讓紡織業釋放出了全新的產業特質和競爭力。
植根需求 助推質效提升
隨著紡織業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低成本優勢一去不返,而這卻又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紡織業的調整升級,向高端,向技術要紅利也因此成為了業界企業關注的焦點。背靠這樣的產業發展環境,紡織業的智能制造目標清晰且明確:減少用工、提升效率、提高品質、節能降耗、柔性生產……
就拿今年6月通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的全流程智能紡紗項目來說,該項目將萬錠用工降低到了15人,且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運營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產品質量實現了可追溯。
展望來年 只待成果齊聚
回看紡織“十三五”,有全球宏觀環境帶來的影響,亦有產業自身調整所遇的困難,盡管挑戰不斷,但紡織業呈現出的是更具意義的理性成長和良性發展。四年間,智能制造在紡織業不斷釋放光芒,不僅在整齊劃一的智能化生產線建設上,在存量改造中,智造技術也同樣發揮出了應有的價值和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