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
-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內陸一家生產發電設備的工廠瀕臨破產,工人們被迫生產菜刀、柴油桶、榨糖機等各種和主業不相關的產品以求生存。
如今,在這家工廠基礎上建立起的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電氣”),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發電設備供應商和電站工程總承包商之一,產品和服務出口近80個國家和地區。8月31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該公司2019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了7.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三分之一。
“回顧東方電氣的發展歷史,‘創新’一直是關鍵詞和主線。”東方電氣集團副總經理徐鵬說。
東方電氣的發展史是過去70年中國工業騰飛的縮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增加值超30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相當于從1952年到2018年實現年均11%的增速。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按現價美元測算,2010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首次位列全球第一,并在此后連續多年保持了這一地位。
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70年前,中國只能生產布、火柴、肥皂、面粉等日用生活消費品,產量往往還不夠滿足本土需求。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資料顯示,今天中國鐘表、自行車、縫紉機、電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機械等100多種輕工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同時,中國出口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0年開始,中國工業制成品占出口商品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大部分屬于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2018年,僅機電產品出口就達到9.6萬億元,占中國出口總值的比重近60%。
“中國不僅在輕工、紡織等傳統工業部門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在部分重大裝備、消費類及高新技術類產品上也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產生了一批具有較高質量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引領行業發展的領先型企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在日前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寫道。
技術優勢是東方電氣贏得新興市場的關鍵。巴西杰瑞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機組臺數最多、單機容量最大的燈泡貫流式電站,其50臺機組中近一半都由東方電氣的子公司提供。在瑞士洛桑的實驗臺上,該公司產品在全工況條件模擬中多個性能占優,加權平均效率比競爭對手高出0.39%。
“0.39%意味著,如果使用我們的機組,水電站一年能多發五六千萬度電。”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永智說。
英國廣告公司WPP和咨詢公司Kantar2019年聯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主要品牌的影響力今年同比上升了15%,這一上升勢頭在日本、法國和西班牙尤其顯著。列入調查的50個中國品牌里有近一半來自消費電子設備和家用電器板塊,例如華為和聯想。
該品牌榜單的編撰者王多琳說,今年的榜單顯示了國際市場的快速變化,“中國品牌已經被年輕消費者視為創新和前沿的品牌”。
而中國企業正在加大的研發投入,有望加速這一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的研發經費支出1.2萬億元,比2004年增長9.9倍,研發投入強度(研發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由2004年的0.56%提升至1.06%。
“眼下中國經濟處于發展關鍵期,正經歷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全面轉型,從追求規模和速度轉向質量和效率。這就意味著,知識和技術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的重要引擎。”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說。(王迪 楊迪 陸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