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機LS 591電腦自動剪線羅拉車調試
- 美機LS591電腦自動剪線羅拉車系列,采用驅動式斜面滾輪壓腳、輪形送布牙與機針三同步送料,連桿挑線立式旋梭勾線,形成雙線鎖式線跡。上下軸用高精度同步齒形帶傳動。主要部位均采用進口滾針軸承或進口滾珠軸承,按鈕式針距調節機構,立柱式縫臺。做到線跡美觀,上坡下坡輕松自如,弧線直線運轉輕滑,縫紉性能極佳。
上期技術學堂為大家介紹了LS 591電腦自動剪線羅拉車的上進給輪高度調整、開梭器高度和行程調整等,本期繼續介紹繞線器、滾輪壓腳、安全聯軸器、控制凸輪等部件的調整方法。
規則:
1.當繞線器處于嚙合狀態時,繞軸必須可靠地被驅動。當繞線器處于脫離狀態時,驅動輪1應不能造成摩擦輪5運動。
2.當在梭心上所繞的線距離梭心邊緣1mm時,繞線器應自動停止轉動。
調整方法:
※按照第1條規則調整驅動輪1的位置(螺釘2)。
※安裝第2條規則調整銷栓3的位置(螺釘4)。
二、滾輪壓腳的壓力調整。
規則:
1.縫料必須平穩地進給。在縫料上不應有可見壓痕。
調整方法:
按照規則通過螺釘1來調整滾輪壓腳的壓力。
三、安全聯軸器復位
規則:
當發生線纏結時,安全聯軸器1脫開以避免損壞旋梭。
下面說明如何使安全聯軸器1重新復位嚙合。
調整方法:
※去除纏結的線。
※用螺釘2固定住安全聯軸器1,轉動手輪直到感覺到安全聯軸器1突然恢復進入原位。
四、滾子杠桿的靜止位置、控制凸輪的徑向位置調整
規則:
1.當剪線器在靜止位置時,杠桿4應與活塞5相接觸,而且滾輪杠桿6的滾輪與控制凸輪2之間有0.3mm的距離。
2.當挑線桿在上死點時,控制凸輪3應該正好使滾輪杠桿6處于靜止位置。
調整方法:
※當確信活塞4定位在左止點時,按照第1天規則調整電磁鐵1(2個螺釘)。
※按照第2條規則調整控制凸輪2(螺釘4)。
五、捕線器架的位置調整
規則:
1.在齒輪3和齒弧段零件4之間,應有一最小的間隙使其運動自如。
2.在捕線器的空檔位置和最初位置,在齒弧段零件4和捕線器架1的外邊緣之間的距離都應該是相同的(參見箭頭)。
調整方法:
調整捕線器架1(螺釘2)。
如果調整不能達到第2條規則的要求,擰松螺釘2并將齒弧段零件4移動一個齒嚙合。
六、捕線器與針板間的距離調整
規則:
在其擺動運動過程中,捕線器1不應該越過針板的邊緣(參見箭頭)。
調整方法:
按照規則移動捕線器(螺釘2,兩個螺釘),使與捕線器架平行。
七、捕線器位置調整
規則:
1.在捕線器1的底邊與鎖殼定位指5之間應有0.1mm的距離。
2.在剪線器處于空檔位置時,捕線器的后邊緣應定位在刀刃后面大約1.5-2mm。
調整方法:
※按照第1條規則移動捕線器1(螺釘2,兩個螺釘)。
※按照第2條規則移動捕線器1(螺釘3)。
※捕線器必須與捕線器架4的表面平行。
八、切刀位置和切刀壓力
規則:
1.切刀1應與針板接觸。
2.應設置盡可能低的切刀壓力,但剪線功能要可靠地完成。
調整方法:
按照第1條規則移動切刀1(螺釘2),或者按照第2條規則擺動切刀1來調整。
九、梭心線夾持彈簧
規則:
1.梭心線夾持簧應在捕線器3的線槽中可靠地導向。
2.梭心線夾持簧的壓力應盡可能低,但在剪線動作后梭心線應可靠地被夾持住。
調整方法:
1.按照第1條規則調整梭心線夾持簧1(螺釘2)。
2.按照第2條規則,通過扳梭心線夾持簧1的側面來調整其壓力。
按照第1條規則調整:
※關閉機器并使挑線桿位于下死點。
※手動使捕線器3進入和脫離工作位置,并按第1條規則檢查。如有必要做重新調整。
按照第2條規則調整:
※在剪線后,通過轉動手輪縫紉幾個線跡,檢查在第1個和第3個線跡之間是否梭心線被從夾持簧中拉出。如有必要改進夾持簧壓力。
十、機針在針孔中的位置調整
規則:
當設置最大線跡長度時,在順縫和倒縫線跡情況下,機針在針孔中到針孔內邊緣的距離必須是相同的。
調整方法:
按照規則轉動曲柄1(螺釘2)來調整。
十一、滾輪壓腳驅動裝置的聯軸器調整
規則:
在半聯接器1和驅動裝置的鎖定圓片3之間必須有3mm的距離。
調整方法:
按照規則調整半聯軸器1(螺釘2)。
十二、進給輪驅動裝置的傘齒輪調整
規則:
1.傘齒輪1的右端面必須與其驅動軸的端面平齊(見箭頭所示)。
2.在傘齒輪3和傘齒輪1之間必須有13.8mm的距離。
調整方法:
※按照第1條規則調整傘齒輪1(螺釘2)。
※按照第2條規則調整傘齒輪3(兩個螺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