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上半年“難”字當頭,下半年又該從何發力呢?
2019年對紡織業來說,可以用“不太平”這三個字來形容。原料暴漲暴跌,環保督查一刻不得松懈,讓每位布老板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總結2019年上半年就一個字:難
目前來講,紡織行業形勢嚴峻,問題突出,融資難、招工難、惡性競爭、市場紊亂、企業負擔重、盈利水平低下等問題屢見不鮮,紡織行業面臨嚴峻考驗,市場洗牌加速,產能過剩紡織行業轉型升級下,陣痛明顯。
紡織產業面臨四大考驗
環保督查
近年來,環保整治如火如荼,受環保影響,印染、涂層行業的產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吳江市興達噴織廠的朱海龍這樣說道:“受到環保的影響,“開三停一”對產能的影響比較大。”產能縮減,對企業接單有一定的影響,主要是交期延長導致很多客戶無法接受,訂單取消或者轉移。
這也是很普遍的現象了。
環保政策壓力下,“散亂污”企業的淘汰顯著,凈化了市場行業,助力行業有序的發展,促進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助于紡織行業的脫胎換骨,但陣痛不可避免。
原料端的暴漲暴跌
國際環境錯綜復雜,中東局勢風云變化,歐佩克組織,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幾大原油出口國減產協議等問題上歧義不斷,原油價格走勢不明。
2019年1月1日后,國際油價更是迎來七連漲,PTA行情也是水漲船高,現其內盤市場報價上漲至6420-6500元/噸左右,成交商談則走高至6270-6350元/噸附近。雖然原油的價格并不能完全決定PTA行情,但兩者存在一定的聯動性。
吳江市金太陽紡織廠的陳先生就表示:“利潤縮水的原因主要是原料波動比較頻繁。”吳江市興達紡織廠的朱海龍經理也抱怨道:“產品的利潤很低很低,因為成品漲不上去,但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在漲價。”
原料端的暴漲暴跌真是讓廣大織造廠家和貿易商承壓,從長期來看,暴漲暴跌也極大的傷害了紡織產業的健康發展!
中美貿易摩擦
我國一直都是紡織出口大國,且重點出口市場主要依賴于美國、歐盟和日本。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國,同時也是中國進口棉花最多的國家。
一直以來,我國棉花市場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需要進口一定數量的棉花滿足需求缺口。
2017年1-12月我國共進口棉花115.3萬噸,其中美棉進口量就有50.63萬噸,為進口總量的44%。
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18年度累計簽約進口了150萬包美國棉花,這依然表明美國在中國棉花進口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人觀念轉變,多地出現返鄉潮
近幾年各項成本都在不斷上升,特別是人工成本,連續每年10%以上的增長,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生存壓力。
而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人工成本是非常敏感。
很多服裝企業基本以前是接回來的訂單剛好付工人工資的零利潤。有些訂單還要虧錢接回來養工人,一年中只有2-3個月旺季正常生產和產生盈利。
在人工成本大漲的情況下,多家紡企開始逐步減少員工的數量,做紡織是個枯燥的過程,工作環境的嘈雜和工作內容的枯燥,新生代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接受不了,哪怕這是個高薪的行業,面對紡織行業人力成本攀升,年輕人不愿意從事紡織行業的窘境。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紡織市場也是如此,并且更新換代更快,火爆一時的產品可能過了一個月、半個月就淡下來了。紡織老板也表示,現在想要不被市場淘汰,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改進,做高端、優質的產品才是正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