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的首富即將開拓無人工廠!打破服裝廠的困境……
- 2018年,營收達到209億,凈利潤45.4億,他以500億身價位列《胡潤富豪榜》第38位,超過海瀾之家周建平,成服裝行業首富。
代工常被認為是低端制造,身處產業鏈中間環節,上游原料廠和下游品牌商幾乎拿走大部分利潤,富士康、臺積電都處于這種狀態,一部手機大部分利潤都被高通和蘋果拿走,這就是為何富士康年收入4000多億,利潤僅169億,利潤率只有4%,代工廠也被稱為虛胖巨人。
有一次馬建榮去日本談客戶,發現一批衣服水洗后褪色,他當機立斷,焚燒這批貨,并賠償客戶損失,客戶不但沒有責怪,反而合作更緊密,回國后,找到問題根源并及時糾正,就這樣,申洲質量和聲譽得到業內認可,接下來發生的三件事,徹底改變父子倆命運。
1997年,經融危機到來,紡織行業再次蕭條,申洲股東將股份賣給馬寶興,經改革重組,馬建榮正式從父親手里接管申洲,在那個制造業重污染年代,他將賺來3000萬利潤,全部用來建污水處理廠,曾一度受到別人恥笑,他卻認為做企業不要給當地帶來負擔。
升級后的申洲,產能從開始1萬多件提升到200多萬件,訂單完成時間壓縮至15天,無人能及,憑借高效和質量保障,順勢拿下耐克、阿迪達斯代工權,并新建獨立生產工廠,保證從研發到生產閉環,和客戶利益捆綁。
2008年,金融危機和奧運到來,服裝行業再次慘淡,申洲業績不降反增,他逆勢而為,到處建廠,危機過后,依靠絕對優勢,拿下李寧、安踏、凡客等代工訂單,讓他一舉成為運動品牌代工之王。
一件運動衣除LOGO外,剩余都牢牢掌握在他手中,代工廠看品牌商臉面吃飯的事,申洲卻做到平起平坐,這種利益關系成為他制勝法寶,在員工管理上,他花費近1億為員工建餐廳,斥巨資打造舒適生產車間,曾花費1500萬包車讓員工回家過節,節后返工率達97%,與富士康高離職率形成鮮明對比。
國內市場并沒有讓他失望,近6年來,集團營收平均年增長率達到14.6%,2018年,營收達到209億,凈利潤45.4億,他以500億身價位列《胡潤富豪榜》第38位,超過海瀾之家周建平,成服裝行業首富,目前,申洲市值達1409億人民幣,收入近7成來自國外品牌,未來,集團將積極推進智能制造,爭取在3-5年內建成無人工廠,有望打破傳統行業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