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巨頭寶成在湖北開廠,知名鞋廠紛紛跟進
- 據《湖北日報》2019年5月30日報道:湖北陽新縣有110萬人口,高峰時有20萬人在東莞、溫州等地從事制鞋業,“陽新鞋匠”名聲在外。
近年來,鞋業舉頭寶成集團不斷加大在陽新的投資,一批陽新籍企業家和技術骨干紛紛回鄉創辦鞋企,陽新鞋類產業駛入快車道。
初步統計,陽新有鞋類注冊企業74家,年產鞋3500萬雙 。今年一季度,4家規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38億元,占全縣規上輕紡業的47.6%。
知名鞋企紛紛落地投產
一雙防滑鞋超過歐盟最嚴防滑標準,售價1200美元;一雙保暖鞋在零下四五十攝氏度能保暖,售價近700美元……在陽新經濟開發區的可興鞋業,一雙雙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鞋引得參觀者驚嘆。
可興鞋業從事特種勞保鞋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攻歐洲市場,每年投入200多萬元用于技術研發。“防滑鞋用防彈材料做鞋底、航空用鋁做鞋頭,不易刺穿,耐砸不變形。”總經理管紅年介紹說,公司生產的保暖鞋有2個國際專利、4個國家專利。
產業發展靠龍頭企業帶動,形成集群效應。由全球最大的制鞋企業臺灣寶成集團獨資的寶加鞋業,年產鞋600萬雙,與耐克、阿迪達斯、亞瑟斯、彪馬等世界知名品牌建立合作關系,產品暢銷世界各地。寶加鞋業落戶后,引來多家上下游配套企業進駐陽新。
寶加鞋業的良性發展,讓寶成集團加大在陽新的投資。2017年,投資1億元的陽新寶順成立,從事意大利、美國等知名品牌運動鞋的生產及銷售,年產鞋70萬雙。
重量級企業的落戶,使陽新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今年2月20日,奇人鞋業、佳裕鞋業開工建設,總投資1億元,年總產值可達1.2億元。
一批“陽新鞋匠”回鄉
6月初,浮屠鎮茶鋪村鑫新皮鞋廠車間,穿線、踩機、裁料、剪布……流水線上,工人們正加快趕做訂單。廠門外,滿載皮鞋的貨車即將啟程前往溫州。
梁傳青是這家工廠的老板,夫妻倆都是鞋匠。1996年,梁傳青到溫州一家鞋企打工,從普工一路做到總經理。2010年,他在溫州創辦“傳青鞋廠”,員工全是陽新人。
2012年5月,他回鄉創辦鞋廠,“原料全部來自溫州,產品通過溫州出口商銷往歐美”。現在,為照顧父母、小孩,夫妻兩選擇回鄉,但仍希望能在家門口重拾舊業。
梁傳青的鞋廠面積1200多平方米,來務工的都是周邊村鎮的村民,一半都是跟隨他在溫州做鞋的“陽新鞋匠”,月薪平均3500元,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幫助他們脫貧增收。
如今,這種“扶貧車間”在陽新農村建了不少。一位鞋廠老板估計,陽新大約有100多家鞋類加工廠,員工少的十來人,多的上百人。
致力打造“中部鞋都”
目前,陽新縣委縣政府著手謀劃打造“中部鞋都”。
“打造‘中部鞋都’,陽新有許多優勢條件。”陽新縣縣長明進華說,陽新富余勞動力多、鞋匠多;有龍頭企業,鞋品類基本全覆蓋;交通物流便利,依托黃石的水運港、公路港、鐵路港及正在建設的臨空港等現代物流體系,貨物能快速運往全球;投資環境日趨優化,連續3年蟬聯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多次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
“調查的74家企業中,6家企業自產自銷,其余均是來料加工;有注冊商標和自主品牌的僅12家,其余均貼牌生產。”陽新縣經信局副局長陳新樹坦言,雖然陽新制鞋產業發展迅速,但也存在不足。
為促進陽新鞋業高質量發展,5月上旬,陽新縣委縣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到溫州“中國鞋都”考察,求解陽新鞋產業發展路徑。同時,陽新還聘請第三方對鞋產業發展做規劃,從配套產業到全產業鏈整合,從區域定位到配套政策、機制調整,全方位謀劃。
目前,陽新縣委縣政府正醞釀出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信貸貼息、用工補貼等幫扶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引進人才,打造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