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打造“制造之都” 正加快向該目標邁進
- 浙江臺州,一個不足1萬平方公里的地級市,卻擁有53家制造業上市企業,63個國字號產業基地稱號,21個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156個產品細分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外第一,走出了吉利、華海、海正、中新科技等一批知名企業。
臺州目前有制造業企業6.3萬家,35個工業行業大類,170多個工業行業中類,99.5%是民營企業,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市。從家族企業,走向現代企業;從自我積累的內生發展,走向海外并購的裂變發展;從“低散弱”和塊狀經濟,走向“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經過一次次嬗變,臺州市2016年基于城市特點提出打造“制造之都”的目標,現在正加快向該目標邁進。
從單一農業到制造大市,“臺州制造”橫空出世
臺州,是我國民營經濟和股份合作經濟的發祥地、民營經濟創新示范區和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民營經濟以實體經濟為主體,制造業為主業?!吧胶K恰弊甜B的臺州人,歷來崇尚“山的硬氣、海的大氣”,“集聚”“專注”“開放”“創新”是滲透在骨子里的基因。
改革開放以來,臺州制造業從粗放經營到集約發展,從早期的以機制優勢和先發優勢占領市場,實現了量的擴張,到后來產業結構調整、改革創新、提質增效……40年時間,臺州從一個幾乎純農業地區蝶變成工業大市、制造大市,2000多種商品行銷世界,“臺州制造”走進世界每個角落。
“臺州制造”擁有太多的標簽:國內重要的汽車及配件、摩托車、化學原料藥、模具、廚房家電、低壓銅閥門、歐式古典家具等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小型農用泵和縫紉機的產銷量均占全國的60%以上,不粘鍋占全國產銷量的60%以上,智能馬桶占全國產銷量的50%以上……產生了汽車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與塑料、醫藥醫化、智能馬桶、縫制設備、泵與電機等“七大千億”產業;有了幾十年專注做一種產品、一個零件,把自家產品做到極致,成為行業“隱形冠軍”;與世界215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往來;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民營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來源……
傳統產業的銳意創新,并沒有阻擋臺州高端產業的發展步伐。從2016年起,彩虹無人機項目、中車配套產業園、巨科集團年產1500萬只鋁合金輪轂項目、吉利汽車臨海產業園擴建項目等相繼開工,北航長鷹通用航空產業園項目、國內首個氫能小鎮等簽約落戶……為臺州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臺州實現工業總產值2118.37億元,同比增長22.4%;實現工業增加值1895.25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02.43億元,比上年增長9.7%;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4.17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2017年提高8.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環保產業增加值增速,均居浙江省首位。在工業的帶動下,臺州2018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且穩中轉優,優中見質,全市生產總值4874.67億元,比上年增長7.6%,增幅居浙江省第四位。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為制造業提供有力支撐
一個地方的發展,既要靠投資、政策,也要靠服務、環境。尤其是在民營企業經營發展遇到困難的背景下,優化營商環境成為政府和企業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營商環境好,企業可以走得很快,甚至跑起來;相反就會后退,甚至被淘汰。
洪華斌,浙江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1989年畢業至今,30年的時光全部投身于醫化事業,見證了臺州醫化產業的崛起。
“2011年以來,臺州在關閉一批‘低小散’醫化企業的同時,積極引導和支持規模大、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醫化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優化產品結構。”洪華斌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以前以價格取勝,現在他們做高端制劑,完成了從中間商到制劑商的轉變,“走進廠區絲毫聞不到醫藥化工的氣味。醫化企業只要政府引導得好,也可以很好地轉型。”
“政府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政策環境,扶持力度大,特別是全面推行‘媽媽式’服務,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來,辦事效率大大加速。以前需幾年辦的事,現在‘直通車’馬上辦?!庇栏吖煞萦邢薰靖笨偨浝韽堎t康深有同感。
“營商環境還是很不錯的。”這是記者在臺州采訪時,聽到許多民營企業對臺州的評價。這都得益于近年來臺州市打造民營企業發展最優營商環境。
針對“彈簧門”“玻璃門”等久治不愈的問題,臺州市要求持續破除體制障礙,按照“非禁即入”原則,申明并實施“除國家明令禁止外,所有領域一律對民間資本開放”,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門檻,拓寬民間投資渠道。
2018年,臺州民間投資增長30.1%,居全省第二位,增速高出固定資產投資22個百分點;全市重點制造業投資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55.8%、27.2%,增速高出固定資產投資47.7和19.1個百分點。
以“放管服”改革為主導,建設服務型政府也十分重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省定目標“最多100天”,臺州倒排時間,疏通堵點,優化流程,做到了“最多30天”。
臺州市把民營企業家作為最寶貴的財富,大力推行“情感上暖心、行動上貼心、措施上用心、機制上順心、關系上無私心”的“媽媽式”服務,無條件全身心付出、全過程奉獻、全方位關懷,像母親呵護孩子一樣服務企業。
營商環境改革紅利充分釋放,臺州市總動員抓營商環境改革有了成效,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起來,建設“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企業獲得感最強”的城市,為臺州民營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有效保障。
期待國家出新政,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當然,和其他地方一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對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變化,在營商環境改善的同時,臺州制造業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原材料、勞動力、融資、稅負、環保等成本上升情況,普遍存在。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采取精準有效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向市場傳遞出積極明確的支持信號,為企業重塑信心,打了‘強心劑’。”臺州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的話,道出時下臺州民營企業的心聲。
黨的十九大報告就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作出了許多新的重大論述,標志著民營經濟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也提出,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變壓力為動力,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與此同時,臺州經濟轉型升級的目標,也為民營經濟發展提出更高要求,臺州需要進一步開放和優化制造業發展環境,加快向“制造之都”邁進。
作為地方政府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觀”。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為緩解當前制造業面臨的困難,臺州及時制定出臺一系列精準化、實效化的政策組合拳。
比如,加大減稅力度、降低社保繳費比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采取加大信貸支持、拓展融資渠道等幫扶舉措,緩解上市企業股權質押風險較高問題;對接浙江省“外貿穩增長十條政策”,出臺政策文件,明確15大政策舉措,從優化外貿環境、轉變外貿方式、提升企業競爭力等入手,全方位穩定外貿;用好國家級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點的政策紅利,拓寬金融對接企業的渠道等。
而對企業來說,他們期待在此基礎上,國家再能出臺一些針對性強的相關配套政策。
比如,深化校企合作,引導職業中專類學校,培養適合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進一步加大專項政策扶持,支持、鼓勵企業在互聯網、智能化生產制造裝備、先進生產工藝應用、產品升級換代等方面的投入,并按照實際投資額度大小給予一定比例的獎勵,幫助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提高產品品質。
又如,進一步加大融資貸款扶持力度,幫助企業解決在物流升級、智能化生產投入方面出現的融資難問題,對經過專業部門認證,具有發展潛力的好項目,在融資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再如,鼓勵重點企業和項目科技創新突破,加快科技創新要素向重點企業集聚;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增加自主研發投入,打破壟斷。同時,深化現有能源價格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扭轉“小散弱”的發展格局,提升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等。
此外,還有不少企業希望政府能出臺相應的行業標準,最好能結合行業現狀分析,幫助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產業門檻一低,就很容易產生無序競爭、假冒偽劣,不利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