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的可持續 變革還是“利潤爆炸”?
- 可持續材料的運用已逐漸成為服裝企業重點發力的目標,H&M近期發布的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提到,集團使用的所有材料中,57%為再生或其他可持續來源,較上一年比例提升了22%。在今年的全球變革大獎上,H&M基金會更是拿出30萬歐元支持一家可循環使用數字化系統的研發公司。在業內人士看來,可持續除了可以進一步節省社會資源、企業資源,更有可能為企業節省成本,可持續材料運用比例的提升很可能為企業帶來巨大利潤。
服裝企業加碼可持續
隨著市場飽和和品牌間競爭的加劇,快時尚品牌經歷快速發展階段后,逐漸進入瓶頸期,品牌方開始嘗試新的改變。可持續成為了服裝企業近年來發力的重點。
從H&M發布的2018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可以看出,H&M近兩年來不斷提升再生材料和可持續材料的使用比例。H&M集團使用的所有材料中,57%為再生或其他可持續來源,比前年35%的比例更進一步。與此同時,集團95%的棉花為再生或其他可持續來源。目標是到2020年,集團采用的所有棉花均為可持續來源。這表明,H&M正從傳統服裝企業的封閉循環朝可再生模式方向發展。
對于可持續材料的使用,H&M除了在內部加強研發,還對外進行了資金支持。在剛剛結束的全球變革大獎中,H&M基金會拿出30萬歐元支持一家發明可循環使用的數字化系統公司。這家德國企業研發的Circular.fashion可循環技術能使每件服裝從設計、穿著到回收都能循環使用。據了解,相對其他可持續項目,H&M對這個數字化項目給予了最高的資金支持。
此前,H&M還給予瑞士Dimpora的智能薄膜項目Sane Membrane、肯尼亞Green Nettle Textile的可持續刺針Sustainable Sting、英國Petit Pli的可變大服裝Clothes that Grow,以及來自秘魯Le Qara的實驗室“純素”皮革Lab Leather獎金5個項目提供了1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
暫未大規模商業化
實際上,可持續模式還未真正進行大規模商業化,在奢侈品中國聯盟榮譽顧問、時尚專家張培英看來,可持續發展前期,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企業不得不拿出更多資金給予支持,這種壓力甚至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還可能愈加嚴重。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運用,未來可持續技術的發展會減少服裝成本,為企業帶來利潤,實現“利潤爆炸”。
以德國Circular.fashion項目為例,該系統甚至規定了每種材料的選擇、剪裁以及生產對地球所產生的影響,并將產品規格保存為數字ID,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該ID訪問產品網站,查詢服裝使用后的最佳選擇。
張培英認為,這種模式從表面來看運作復雜,但實際上只需要積累大規模的用戶群,一旦用戶基數跟上,未來將有不可估量的利潤,從而節省企業成本。
Circular.fashion聯合創始人InaBudde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五年內,團隊的創新想法是增加纖維回收利用和多次重復利用的可能性。預計將有1.5億個circularity.ID(循環標識)被投放至市場,以確保每件循環設計的服裝在使用后都能再生為高質量的纖維。
數字化變革尤為重要
單純的資金投入不能為企業帶來可預見的商機,張培英認為,只有通過數字化技術的加持和研發才能使企業在可持續道路上走下去。
近兩年來,各大服裝企業也在加大對數字化技術的投入。此前,日本快時尚企業優衣庫推出了無人零售店,并于去年8月在全球10個城市的機場和商場推出自動販賣機“UniqlotoGo”,省下人力和租金成本。
記者近日參觀H&M瑞典總部時注意到,H&M正研發一項新型AR技術,通過一臺智能機器可識別消費者輪廓。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尺寸的“虛擬服裝”,通過機器搭配出不同場景的服裝以滿足需求,甚至可以通過不同膚色、樣貌特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商品。
H&M首席執行官Karl-JohanPersson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H&M近期投資了不同領域的數字化技術,例如一款測試衣服是否合身的技術。此外,H&M在3D技術和人工智能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資金。未來可以根據這些數據預測大趨勢,更好地分配產品。Karl-JohanPersson認為,H&M在許多同類公司中處于低價位的細分市場,H&M想為更多消費者提供質量更好、價格更低的產品,未來公司會繼續增加對可持續發展的投資,并加大購物體驗,以繼續保持價格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