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制衣之都”普拉托的溫州人
走在意大利城市普拉托的街上,會看到許多中國面孔,他們說著“最難語言”——溫州話。一批又一批溫州人到普拉托,讓這座歐洲小城成為世界聞名的制衣之城。
滿街溫州人說著溫州話,四處是溫州人開的商店、餐館,溫州特產和溫州風味食品隨處可見,普拉托儼然成為溫州城!
發跡
中國移民到普拉托較早的是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普拉托的支柱產業紡織業陷入困境,經濟比較蕭條。這些移民多數是溫州人。
68歲的溫州人謝阿比就是其中之一。他1980年到荷蘭,1988年到普拉托從事服裝生產。“當時,溫州人大都受雇于普拉托紡織行業或是從事餐飲業。”他說,1990年開始,到普拉托的溫州人越來越多,主要是打工。
溫州人憑借價格優勢贏得市場,溫州人的努力也幫助這座服裝古城煥發新顏。
“現在,在普拉托的醫院里,每出生100個孩子就有38個是溫州人的小孩。”普拉托華人華僑聯誼會會長鄭賢杰說。
家園
如今的普拉托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在市中心的老城,保留著十四世紀城墻,有城堡、普拉托大教堂和紡織博物館等古跡,意大利人大都住在這一區域;二是中國街,普拉托有兩條街道充滿東方色彩,人們稱其為“溫州街”。一條是彼斯道耶哉大街,另一條是法標費理哉(Via Fabio Filzi)大街。兩條街相距不到50米,全長約3公里;第三部分是普拉托郊外的伊歐樓和達沃拉工業區。
“溫州街”街面不寬,可是店鋪很多,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走在街上,你會懷疑是否走在溫州的解放街上,在這里講溫州話也許比講英語更管用。許多意大利年輕人也在學溫州話,當地個別警察還能用溫州話與人交流。
沿著彼斯道耶哉大街走,中餐館、服裝店、網吧、旅行社、理發店、攝影樓、咖啡店、面包店、超市……店鋪招牌一般都有中文和意大利文。這些店,有“喜臨門喜慶服務中心”“大眾婚禮攝影中心”,有“同仁中藥堂”“中華中草藥”,還有“中國功夫”等廣告。
在普拉托,不少溫州人把意大利人叫老外,他們說,“覺得自己就是住在溫州。”走在街上,你還能看到王朝大酒店、阿外樓、鹿城飯店、溫州大酒店、奧林匹克大酒店、溫州一家人美食等酒樓餐館。這樣大大小小的酒樓餐館在普拉托有300多家。
普拉托云天樓大酒店的老板杜學志說,起這個名字親切、易記還方便。現在,許多當地溫州人辦喜事都喜歡到云天樓。
機會
在普拉托,你能聽到不少溫州人的創業歷程,比如蔡春武的故事。
甌海仙巖人蔡春武,曾在溫州開車謀生,也開過茶館、辦過工廠。2009年,他到了普拉托。當時,意大利人的一家服裝廠不景氣想轉讓,他就借錢買入,并創立了品牌“凱特”,聘請意大利設計師,采用多種面料生產產品,沒想到產品在當地市場走紅。他也就賺到了在當地的第一桶金。
去年初,有一家經營60多年的意大利酒店陷入困境,蔡春武考察后覺得周邊環境很好,只是酒店設備陳舊。于是,他租下這家酒店改名為“君豪大酒店”,進行軟硬件的提升。接手一年多,客房入住率就從25%升到了75%。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蔡春武到佛羅倫薩辦事,發現火車站對面大樓里原來銀行租用的門面關了。他覺得這個位置是經營餐飲的好地方,于是就找到房東高價租下。三個月后,一家名為INA(意娜,溫州話意思是我要)大酒店開業,現在生意火爆。
當地一些超市叫“溫州店”,賣的大多是從溫州運來的土特產,有醬菜、鹵菜、菜干……
一些溫州人還在當地租田地種起花菜、白菜、蘿卜、盤菜等。他們現種現賣還供應給超市。
家在市區信河街的余金龍60多歲了。2007年,他到了普拉托。開始,他在哥哥酒店的廚房里做廚師。后來,他發現當地幾乎沒有溫州豆芽。他便用黃豆、綠豆做了幾斤,在哥哥店里做菜出售,深受歡迎。于是,他租廠房、購設備,拿到生產許可證后,辦起了豆芽廠。
剛開始,他的豆芽供應給中國街上的酒店、小吃店,后來供應到了佛羅倫薩等地的超市、酒店。他的豆芽車間,一是恒溫,二是生產自動化。他只聘用兩位工人,每天可以產出上千公斤豆芽。
引領
普拉托溫州商會執行會長金云平,一直圍著“穿”字發展。他被人稱為“布料大王”。如今,他在當地經營著幾家布行和服裝廠。
出國前,他在溫州經營布料生意,后來在紹興創辦了“浙江奧夢斯”生產布料。為找銷路,他在香港開設了貿易公司,接著他發現普拉托的市場很大。
2004年,金云平在意大利設立貿易公司,直接把布料銷售到意大利、法國等地。
瑞安的黃品亮在20多歲時就旅居法國。現在,他是普拉托溫州商會的會長。2004年,他到了意大利,從加工服裝到開辦工廠再到如今擁有多家時裝公司,他一步一個腳印謀發展。
拿一件衣服在手上,他就能說出用了幾種料、成本是多少、需要多少時間生產、生產難度在哪兒……如今他的企業,從布料印花到裁剪再到最后成衣,都采用了世界先進的設備。如今,他的兩個兒子都能獨當一面,因此,他有了更多時間和商會成員參與公益活動。
手記
行走在普拉托,我感覺在當地的溫州人有個突出的特征:人人都向往當老板,喜歡抱團。
電視劇《溫州一家人》中的周阿雨講述對普拉托的印象時說, “普拉托是我新的故鄉,天和地是自然的畫框,普拉托這座古城,就是這框中最美、最令人陶醉的一幅油畫……心地善良的普拉托人,勤奮、節儉、幽默和樂于助人的美德,讓我這個異鄉人的心靈沒有了不安,在這個城市的澆灌下,終于有了安寧的感覺,慢慢地放松,慢慢地綻放,靜靜躺在普拉托的懷抱里生長……”
行走普拉托,你會發現有許多“周阿雨”,為歐洲小城普拉托成為世界聞名的制衣之都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