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工廠返工率如何控制在3%以內,合格率99%以上?
- 近段時間奔馳車漏油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說明了品質其實是企業的生命線。那么服裝企業如何防止出現質量問題呢?
①產前準備:產前培訓、面輔料檢驗、生產計劃、樣衣制作。
②生產過程控制: 大貨首件樣、IE工序編排、各道品質檢查、不傳遞不良品到下道工序。
③品質管理:品質管理制度建立、質量與員工利益掛勾、持續的品質意識培訓。
服裝生產為什么會出現品質問題?
1、采購了不當的或錯誤的原材料;
2、打版,做樣品時問題沒有處理好,量產問題暴漏出來,想通過后續檢驗把控產品質量;
3、客戶催貨,工作人員根據經驗管控,對于不合標準的產品,實現特殊放行;
4、對于客戶的特殊要求不清楚,按照經驗生產;
5、生產過程中出現非人為的品質問題,卻不在檢驗的范圍之內;
6、工作人員不按照作業要求執行。
一、產前準備對品質的控制
1、 面料質量控制
采購回來的物料要檢驗、測試面料縮水率。面輔料質量的好壞可以直接決定衣服產品質量好壞,所以因該檢查面輔料的質量,包括疵點、色差、抽絲、緯斜等品質點。
2、 面料的裁剪
裁剪工序不僅和面料成本有很大關系,也直接影響了品質。裁剪前要核對色號、染色缸號,避免色差。有線條或格子的面料,可以用激光定位輔助,保證裁剪的精度,如下圖:
3、 樣衣制作
樣衣制作是為了在大貨生產之前,檢查出樣版、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問題,以便改進,使大貨生產更加順暢,避免出現產品質量問題。
大貨生產前,可要求組長必須隨機抽取裁片,縫紉一件產前樣衣,校對面輔料和工藝流程。品質要求的訂單,可讓小組員工每人車一件樣衣,全面檢驗品質和工藝。
4、 產前培訓、大貨工藝單、生產計劃
工藝單是生產過程中生產工藝的參考依據,包含成衣尺寸、面輔料信息、重難點工藝等內容,工藝單相當于工藝標準,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
生產計劃是對近期這階段的生產的規劃和目標,包括產量、生產效率等等。做好生產計劃,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降低出現質量問題的風險。
二、生產過程控制
1、 大貨首件樣、現場IE
生產控制首先是正式生產前的首件樣。大貨首件樣,是真正開始生產之前的一個保險步驟。對大貨第一件進行質量檢查,避免之后出現質量問題?,F場IE輔助是生產現場的解決問題的重要角色。他們負責對員工進行生產工藝重難點的培訓,以及對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輔助和解決辦法。
2、IE工序流水安排
通過IE方法,合理有序分解重點工序,運用專業的縫紉設備,以及特殊的輔助工具(模板等),可以提升生產的效率和品質。
3、 品質檢查
品質檢查是生產過程中的決定產品品質問題是否會流通到市場的重要環節。一般應當設立生產中半成品的檢查、成品的檢查等兩個兩道檢查關口。檢查內容一般應當包括(對照工藝指示單),產品尺寸、瑕疵污點、線頭、縫份吃勢等各個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點。
三、品質意識培訓+持續改善
“產品的質量是做出來的,不是靠檢驗出來的,每個環節都要做好!”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質量的關鍵在預防。只有生產的源頭做好了,品質才能控制。如果源頭沒有控制號,靠后續的檢驗,返工補救,影響的不僅是產品的交期,也會增加成本,縮小利潤空間。
管理者要對員工進行持續的品質培訓,建立持續改善的工作氛圍。品質改善是持續不斷的一個過程。品質是一個持續改善,不斷提高的過程,它遵循PDCA模式。
D--Do 實施:設計具體的方法、方案和計劃布局,再根據設計和布局,進行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C--Check 檢查:根據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檢查。分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A--Action 處理:主要是根據檢查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鞏固成績,把成功的經驗盡可能納入標準,進行標準化,遺留問題則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去解決。
服裝生產過程,品質不是靠檢查出來,還是靠各部門配合做出來的,產前準備和生產過程的控制,是其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