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臺州研究院:量身定制 技術扶企
- 4月3日,浙大臺州研究院黨組書記鄒伯若、副院長陳榮東一行來到位于三門縣的西格邁股份有限公司,了解研究院與西格邁合作研發的“智能環保涂裝流水線”使用情況。
“通過量身定制和個性化改造,提高了質量、增加了產量,目前產品合格率達到99%以上。”該公司生產中心總監盧剛欣喜地介紹。
這是一條由浙大臺州研究院郭彬博士團隊研發的智能環保涂裝流水線,實現了自動噴漆過程中的監控智能化、質量可控化和環保無害化,去年12月正式投用。這也是浙大臺州研究院在我市研發投產的第三條智能環保涂裝流水線。
“浙大臺州研究院充分利用浙大的科研人才優勢,在機器換人、技術改進、產品研發等方面做好科技支撐服務,幫助臺州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鄒伯若說。
開展“三百行動”,架起校地企合作橋梁
去年,浙大臺州研究院牽頭成立了臺州市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并組織專家走進各個縣(市、區),深入當地重點行業企業開展調研服務。
為搭建行業、企業、浙大三方匯通的合作橋梁,實現“成果、人才、需求”面對面,今年,浙大臺州研究院重磅推出“三百行動”,即百家行業協會走進研究院,百家企業走進浙大、走進研究院,百名浙大教授走進臺州企業。今年以來,已陸續開展了企業家走進浙大臺州研究院交流活動、臺州市中小企業走進浙大專題活動等。
臺州三元車輛凈化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環保企業,專業生產汽車催化器和催化劑,但產品的升級換代面臨技術瓶頸。3月25日,三元公司與其他29家臺州企業一起,走進浙大“取經+借智”,在工藝、設備等方面得到浙大專家的指導和建議。
服務傳統產業,做好產業轉型技術支撐
“浙大臺州研究院為我們研發的新型壓機操作簡單,工人都搶著用,我們打算兩年內全部換上新型壓機。”在浙江紅箭橡塑有限公司壓裝車間,總經理許聲安說,企業轉型升級需要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但缺乏技術力量,和研究院合作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紅箭車間里的這臺伺服壓機是浙大臺州研究院王維銳博士團隊的研發成果,歷時半年,兩度改進。新款壓機在提高產品品質的同時,錄入智能信息技術,實現對產品的100%檢測,解決了傳統壓機依靠工人經驗、產品合格率低的問題。
去年以來,浙大臺州研究院面向我市重點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需求,著重攻克縫制設備、醫藥化工、智能馬桶、汽車及零部件等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聯合偉星新材發起“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管道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成為我市獲得的第三個國家智能制造專項項目。
去年,浙大臺州研究院共服務企業2200家次,和企業開展橫向科研合作項目148項。“我們還與臺州龍頭企業共同申報國家和省部級重點項目,和企業共同建設各類創新載體和聯合研發中心,不斷拓展、加深服務臺州地方產業的廣度和深度。”浙大臺州研究院科技處負責人鄭軍博士介紹。
孵化新興產業,培育更多細分“冠軍”
在主動“走出去”的同時,浙大臺州研究院還為院區內的入駐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創業輔導,加速企業發展。
入駐浙大臺州研究院的博信電子是一家從事光電領域精密測量與檢測設備生產的成長型企業。經過4年多的聯合攻關,博信電子與浙大臺州研究院陳浙泊博士團隊共同研發石英晶片分選機,搶占了市場競爭的高地。截至目前,這款產品已占有全球晶片外觀檢測與頻率測量裝備市場90%以上份額,為企業創造了上千萬元的收入。博信電子也成長為世界級細分行業單項冠軍。
像博信這樣,近年來,浙大臺州研究院已成功孵化企業17家,其中新三板企業1家、“千人計劃”創業企業2家、國家高新企業1家、臺州“500精英計劃”創業企業6家,2018年共實現產值1.08億元。其中,普濟生物科技(臺州)有限公司榮獲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成長企業組冠軍,興達訊軟件在MES系統研發與實施方面位居臺州第一,銳奧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到1年產值近千萬元。
“浙大臺州研究院將繼續打造高端成果和高層次人才供給池,將學校的科研團隊、優秀成果與臺州產業優化升級的實際需求精準對接。”浙大臺州研究院院長顏文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