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風采】周芝瑛: 縱有百般曲折,仍然微笑面對
周芝瑛
浙江中縫重工縫紉機有限公司總經理、
四川精上縫紉機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9年 1月 18日,一個寓意吉利生財的日子。四川綿陽,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好日子,好地方,好戲開場!以“逐夢路上,更新更懂您”為主題的中縫重工2019年度渠道商財富峰會暨新品發布會在綿陽桃花島國際度假酒店隆重舉行。▼
創業之路 百般滋味在心頭
在還沒有踏入縫制機械相關行業之前,周芝瑛和她的許多家人一樣,是一名人民教師,而她的先生張章生是一名技術人員。
1990年,周芝瑛隨先生來到北京,先生在北京給一些服裝企業提供縫制設備維修和技術咨詢服務,周芝瑛幫先生做一些輔助工作,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服裝行業和縫制機械行業的工作內容。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工作經驗上的日積月累,兩夫妻對這個行業已經摸清了一些門道。
2003年,北京爆發了非典疫情,為了逃避肆虐的非典的侵害,很多外地人選擇了離開北京,周芝瑛一家也不例外。
回到老家溫州后,周芝瑛和先生利用自己的技術和對縫制機械行業十幾年來的了解、鉆研,決定在家鄉創業發展。于是,浙江中縫重工縫紉機有限公司成立了。
公司成立后,先從研發投產平縫機、鎖眼機開始,再到釘扣機、套結機,最后到花樣機,周芝瑛跟隨著先生的腳步,一點一點地把公司發展壯大了起來。
周芝瑛則在管理公司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門外漢變成最后的全能手,成為縫制機械行業一名成功的女企業家。
2008年,四川發生了一場震驚全球的大地震,四川省的許多城市被這場地震摧毀,變成一座座廢墟。為了盡快重建四川,幫助失去家園的人重新找到希望,四川省政府聯合溫州政府發起了資源建設項目,號召溫州企業到四川投資興業。
得知這個消息后,周芝瑛與先生第一時間響應了國家號召,到四川投資建廠,直至2011年在四川省綿陽市全資成立了四川精上縫紉機有限公司,而后花了四年多時間,將浙江中縫重工縫紉機有限公司的業務重心逐漸轉移到四川精上公司來。▼
看到如今四川精上公司的事業蒸蒸日上,行業上下對公司的產品交口稱贊,周芝瑛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一腔熱血 堅持創新研發
從 1990年第一次接觸縫制機械行業的工作內容至今,周芝瑛已經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整整29年了。在這29年的時間里,發生過許許多多令她難忘的事情,但最令她感到難忘的還是 2005年在德國科隆國際服裝生產技術及紡織品加工博覽會上發生的那一幕。
那一年,浙江中縫重工縫紉機有限公司受邀參加德國展會,就在周芝瑛滿心欣喜地在展會上向參觀者介紹公司新技術、新產品的時候,一家外國同行拿著律師函,盛氣凌人地要求中縫重工撤展,他們懷疑中縫重工的新產品是抄襲品。
好在周芝瑛早就料到在國外參展,可能會有外國同行拿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人,會毫無根據地認為中國人抄襲外國產品,于是她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一大摞的專利證書、書籍、資料任他們查詢。
最后,在一張張鐵的事實的專利證書面前,外國同行恭恭敬敬地向中縫重工,向周芝瑛道歉。
從那以后,周芝瑛和先生更加注重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絕不能再讓外國同行拿有色眼鏡看待。
隨著公司一項項發明專利的問世,中縫重工也走上了被同行抄襲和模仿的道路。
剛開始,周芝瑛和先生看著自己忙碌幾個月的心血被同行輕易仿制過去,心中非常惱火,也上過訴和打過官司。
但是隨著被抄襲和模仿的事件發生的越來越多,起訴和打官司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成本越來越高,周芝瑛和先生也漸漸地把這件事看淡了。
用周芝瑛自己的話來說,只要自己能在創新中擁有成就感,自己的公司能在創新中對這個行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就足夠了,其他事情都需要看淡一些。
伴隨著對創新研發的不斷堅持,2018年底,四川精上公司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截至目前,精上擁有近 50項專利,有些專利還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打破了國際縫制設備技術封鎖,促進高端縫紉機國產化,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縫制機械行業的技術水平,為我國高端精密縫制機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秉承一貫創新引領未來、創新是企業生命力的宗旨,中縫重工新品疊出。在 1月 18日盛大召開的經銷商年會上,中縫重工推出了行業領先的創新型產品——360°完美線跡模板機,這在模板機市場上是一項重大創新。▼
決了羽絨服鉆絨、跑絨、透絨的市場痛點,在眾多羽絨服生產廠家中有口皆碑。
目前,電腦縫紉機是中縫重工的主營產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產品也在不斷更新換代,例如通過低壓直流伺服控制技術和雙伺服雙絲桿驅動技術的使用,解決了一般工業縫紉機工作效率低、使用壽命短、精度低、速度低、振動大、噪聲大、易纏繞、挑線桿易卡死、易跳線等缺點,產品技術國內領先。
知足常樂 用愛心回報社會
進入行業坎坎坷坷 29年,周芝瑛和先生張章生這對業界伉儷,一路攜手走來,有過各種酸甜苦辣,百般滋味。
縫紉機行業雖然小,但創業的道路不好走,各種苦周芝瑛都吃過,其中最大的苦果,周芝瑛認為是被同行惡性競爭的時候。
自己花費巨大精力研發出來的新技術、新產品,自己都還沒有收獲勞動成果的時候,就已經被同行模仿和低價售賣的惡性競爭攪和得一塌糊涂,前期投入的精力、人力、財力、物力和三四年的辛苦隨之付諸東流。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現在的周芝瑛已經對以前的各種苦楚都看得比較淡了,在百煉成鋼中鑄就了一個好心態。
知足常樂,不是你的不要強求,是你的誰也拿不走,這是周芝瑛的人生信條。把一切都看淡、放下,特別是身外之物。物質上不要追求太多,但精神上要有所追求,思想上要有學習和進步。
結緣四川,這一切都緣于周芝瑛對地震災后人民的關心。
四川精上公司的全資興建,標志著中縫重工公司援川項目的瓜熟蒂落,而公司名字“精上”二字則源自對產品和技術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2018年9月,精上公司又在綿陽經濟開發區購買了60畝土地,用于建設智能無人裁床和高智能縫紉機生產基地。
除了響應國家抗震救災、支持四川災后重建使命的這份赤子之心外,周芝瑛以“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的企業家精神幫助了眾多員工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
中縫重工公司搬入四川綿陽后,來自重慶、湖北、貴州等四川省周邊省份和四川巴中、廣安、綿陽等省內地區的員工也從浙江來到這里,繼續與公司同發展共命運。▼
除此之外,每年還定期組織為孤寡病殘人士、福利院兒童獻上愛心慰問。
周芝瑛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生活體會寄語所有的女性同胞,希望大家一定要自尊、自強、自愛,要人格獨立,不在經濟上和生活上依賴任何人,同時也要對自己好一點,保養好自己的身體,身體健康最重要。
2011年至今,四川精上在周芝瑛的帶領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奉獻愛心的傳統美德 。
四川精上從浙江沿海走進西南大地,建造了四川乃至中國西南唯一一個高水平工業縫紉機制造基地 ;四川精上的產品也從四川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