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中國紡織業海外布局新空間
- 在剛剛結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5次提到“一帶一路”,這也是自2014年起,連續第6年在政府報告中提及“一帶一路”。
自2013年我國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帶一路”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在發展中不斷前進,在合作中穩步成長。
埃及是進入非洲的跳板
《紡織服裝周刊》:您經常來中國嗎,對中國有著怎樣的印象?
卡森姆: 2006年我第一次來中國,從那以后,每年都來2-3次。十多年來,我親眼看到了中國經濟發生的巨大變化,特別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開始,埃中兩國紡織業合作又出現了新機遇。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開辟的絲綢之路為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貢獻,如今的“一帶一路”建設是古絲綢之路的重建,再次把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埃及也是文明古國,紡織業同樣也有著悠久的歷史,自法老時代以來,紡織業一直是埃及的主導產業,兩個世界文明古國的紡織業合作是埃及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紡織服裝周刊》:相比較非洲其它國家,投資埃及具有哪些更獨特的優勢?
卡森姆: 目前的非洲更像是一頭“奔跑的獅子”。有數據表明,到2050年,非洲的GDP、人口都將翻一番,購買力更是將翻三番以上,因此,非洲的發展潛力巨大,而進入非洲的跳板就是埃及。
在非洲國家中,埃及的紡織工業水平位居前列。埃及適宜棉花生長的自然環境,埃及棉花目前是世界上最好的長絨棉。更為重要的是,埃及國內的紡織產業鏈較完整,從棉花種植到紡紗、織布直至成衣制造均可實現,使得埃及在成衣制造領域有較強的能力。目前埃及紡織服裝業從業人員共計150萬人,紡織服裝出口占其總出口額的15%,對GDP貢獻率3%,占制造業總產值的22%。
除了地理位置、產業、貿易優勢外,埃及還有不少投資亮點,諸如政治環境有利于維護可持續的體制生態系統,確保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龐大而多元化的經濟體,能夠抵御內部和外部沖擊,并由年輕而富有活力的人口作為支撐。此外,政府致力于社會的不斷改革,采取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措施,修訂了改善投資環境的新投資法。這些無疑為埃及經濟增長提供了宏觀上的支撐。
入駐明亞工業園免交稅費
《紡織服裝周刊》:紡織業整體狀況如何?政府對紡織業有哪些支持?
卡森姆: 在非洲國家中,埃及整體制造業水平也排在前列,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埃及擁有非洲最多的工業園區。目前埃及27個省有170個工業城市和工業園區,有企業3萬家,制造業勞動力350萬,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7%。其中,紡織企業有7000余家,從事紡織服裝的勞動力有150萬,成衣工業總產值為32億美元,出口美國的服裝占比56%。
埃及紡織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包括建立先進的紡織基地,并配備必要的基礎設施,以實現埃及“紡織業發展愿景2025”和可持續戰略“埃及愿景2030”。其主要目標是促進埃及社會經濟發展;通過紡織行業整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謀求區域一體化,以滿足非洲新興服裝業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通過增加附加值,應對不斷增長的出口市場,尤其是歐盟和美國市場。
卡森姆: 在眾多的工業園中,明亞工業園適合紡織業投資。明亞工業園地理位置優越,園區位于尼羅河沿岸,開羅以南225公里,到紅海和地中海港口、國際和國內機場都十分方便。 園區所在的Elmynia省擁有540萬人口,其中18-30歲年輕人占35%。
明亞工業園最為獨特的優勢是免稅,由于園區為政府投資興建,政府保證入駐的企業永久免交營業稅、收入稅等各種稅收,此外,進口紡織機械、紡織面輔料等原材料也免交關稅。
明亞紡織城規劃示意圖
目前,園區的建設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到2020年底,園區將向投資者開放土地。我希望中國紡織企業到明亞工業園投資辦廠。埃及與中國紡織產業合作必將是一場“世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