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行業年度回顧專題】智慧縫制 行業發展主方向
-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縫制加工方式正在由自動化向智能化快速升級,基于物理信息系統的“縫制設備+互聯網”的模式正引領縫制機械及下游用戶行業在商業模式、生產方式、產品領域及產業鏈體系方面不斷拓展。在下游行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及縫制機械行業技術的成熟應用的相互融合下,智慧縫制呼之欲出。
- 標準的工業縫紉機智慧物聯,
- 鮑麥克斯的縫制設備數控系統云管理平臺,
- 百聯的羽絨被全自動生產線,
- 大豪的縫制設備智能遠程運維云服務平臺,
- 富怡的智能圖形識別全自動縫紉機,
- 海菱的GC20528—MDZA直驅式針桿離合自動剪線高速雙針平縫機,
- 匯寶的G20智能一體觸控平縫機,
- 漢羽的HY—550—1780程序控制雙針柱式旋轉針桿綜合送料縫紉機,
- 亨泰的全自動毛巾折邊機,
- 杰克的智能縫制工作站,
- 佳靜的TF—916A電腦智能套縫一體機,
- 力克的時尚平臺PLM4.0,
- 美機的M9—90SY—XPL自動送料智慧模板機生產線,
- TPET的全自動洗碗巾機,
- 舒普的SP—430G—ZD自動鞋舌織帶機,
- 標準的T—IMS智云1.0等,
智慧縫制產品層出不窮
在以“智慧縫制技術與解決方案”為主題的CISMA2017展會上,展示了許多智慧縫制示范產品。從單機到自動縫制單元,從服裝生產到設計、鋪布、裁剪,再到吊掛、后整理、倉儲,從軟件程序到硬件基礎性裝備,自動化、智能化已經深入到解決方案的每個環節,深度融合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使得服裝加工產業的“工業4.0”開始出現可以推而廣之的真正雛形。
這些都是值得稱道的智慧縫制產品。
智能制造綜合測評工作開展
2018年10月,中國智慧縫制工廠技術服務聯盟在寧波正式成立。▼
智慧縫制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智慧縫制是縫制機械發展的必由之路,所涉及的技術和知識非常多,其應用對象及形式也極其廣泛。當下行業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面對不斷變化的個性化需求,急需加快智慧縫制賦能的共識,并以持續創新精神和勇敢的跨界探索,成為智慧縫制的創新者、賦能者,智慧縫制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實踐者、探索者,共同為行業可持續發展賦予活力,貢獻能量。
據西安標準公司總經理朱強介紹,標準公司是行業中較早涉足智慧縫制領域的企業,標準依托資深完善的研發團隊,以及數十年積累的下游應用基礎,主要圍繞互聯網+縫紉機方面進行研究,打造了縫制設備的工業物聯網,目前已經在江浙豫魯皖地區開始試點。
縫制電控制造商鮑麥克斯公司副總裁劉峙飛同樣認為智能制造的基礎在于設備網絡建設,有了互聯,有了數據,一切才有可能。鮑麥克斯利用自身的市場渠道和技術基礎,承接對大型服裝廠智能化自動化的系統集成工作。
中捷公司技術總監樓俏軍認為,站在整機的角度,智慧縫制的具體應用中,控制層面的工作會比較多,未來希望更多的與電控企業針對智能縫制進行專項的合作,溝通中了解下游的需求,再去制定各自的分工。
智慧縫制工廠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專家王書強認為,下游企業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智慧縫制工廠建設:
首先,進行產品生產線裝備的自動化升級、優化、固化現場精益化管理;
其次,實現工廠裝備橫向集成、數據縱向集成,以及產品生命周期和企業價值鏈集成,實現數據的全過程追溯,初步建成數字化企業。
最后,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實現數據、信息、知識驅動,同時整合上下游企業,以企業為核心建成智慧工廠生態系統。
智慧縫制開創發展新時代
當前,縫制行業迎來新的挑戰,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是未來很長時間的發展主方向。智能制造在服裝廠的應用,需要人、機、物的互聯互通,需要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提升,涉及機械、自控制、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多項專業技術,需要多個細分行業的合作,單靠一家公司很難實現,并且服裝廠智能制造的個性化定制,單一經驗很難直接復制。
中國智慧縫制工廠技術服務聯盟的建立,通過對縫制企業現狀和測評結果的分析,找出其中的短板問題,并有針對性的分析,對標測評模型,確定縫制企業所處的智能制造能力等級和主要差距,明確后續改進方向,并提供改善意見。
另外,下游用戶的基礎也存在很大差別,很多用戶的實際生產仍處在半自動化甚至更低水平,同時,工人技能的培養、新設備的應用磨合、工藝流程的配合等,都需要過程。
智慧縫制帶來的不僅是產業鏈生產模式的革新,對行業既有的服務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廠商之間的大協同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由渠道為主轉為廠家為主,由銷售設備向整廠規劃轉變,由傳統售后服務向增值服務轉型。
此外,智慧縫制需要企業跳出傳統思維、拓寬眼界,更多的引入和借力軟件開發、系統編程、設備通訊、光電子感應等外行業資源,形成以縫制設備生產企業為主導的資源集成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