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CPTPP在越南正式生效,越南服裝制造業要爆發了!
- 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簡稱CPTPP,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于2018年12月30日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墨西哥和新加坡六國正式生效,并于2019年1月14日在越南正式生效,越南成為批準CPTPP的第七個國家。另外,文萊、智利、馬來西亞和秘魯將于協議審批程序完成60天后開始執行該協議。
CPTPP對越南經濟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越南抓住機遇和克服挑戰的能力。CPTPP逐步取消98%的農業和工業產品關稅,放寬投資法規并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加入CPTPP,給越南帶來了空前的市場,“越南制造”或成最大的贏家。據越通社報道:越南從CPTPP締約國共引進外資1120億美元,相當于越南吸引外資總額的15%。
越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僅勤勞,而且充滿活力,目前青壯年達3000萬左右,而我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越南人口則相對年輕。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越南會保持這種優勢從而勞動力的競爭力增強。
在紡織服裝領域,現在"Made in Vietnam"正在悄然擠占"Made in China"的市場。2009年,耐克的越南代工廠完成了對中國產能的全面超越;2012年,阿迪達斯最后一個中國大陸工廠在蘇州關閉;2018年4月,優衣庫宣布中國產能向東南亞轉移,越南將承擔生產總量的40%。
不止是國外品牌,在廉價勞動力的吸引下,很多原本扎根在中國廣東、福建的服裝鞋帽民企,掀起了一股將工廠遷往越南的熱潮。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也加快了向越南轉移的步伐。
中國羽絨服制造和銷售商波司登也將擴大在東南亞的生產。借助與日本伊藤忠商事的資本合作關系,波司登開始在與伊藤忠商事有關的越南紡織工廠進行試驗性生產,計劃根據生產動向進一步擴大產量。
轉移的原因不復雜,因為去越南人工費可以便宜近5成。越南的生產工人平均月薪為216美元。并且,根據世界銀行數據,越南是東南亞勞動力最多的國家之一,有5750萬的工人,而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分別為1540萬和4460萬。
當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服裝外貿訂單步履艱難,越南服裝制造業卻在大踏步前行,這不能不引起行業警惕。
2019年1月越南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26個
紡織業繼續吸引外國投資商的眼球
越南政府網站1月29日報道,越計劃投資部外資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日,2019年1月越南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26個,協議額8.05億美元,同比增長81.9%;72個外資項目追加投資3.4億美元,略有下降;489宗外資股權并購協議額7.62億美元,同比增長114%。以上三項合計19.07億美元,同比增長51.9%。1月份實際到位外資15.5億美元,同比增長9.2%。
1月份加工制造業仍是吸收外資最多的行業,協議額11.9億美元,占總額62.4%;科技行業1.86億美元,占比9.7%;房地產業1.79億美元,占比9.3%。
有51個國家和地區對越投資,其中日本以3.64億美元排名首位,占總額19%;韓國3.49億美元位居第二,占比18.3%;中國(不含港澳臺)3.08億美元位居第三,占比16.1%。
2019年越南進出口額可突破5000億美元
據越通社報道:2018年越南商品進出口總額創下許多新記錄,也是越南連續第三年實現貿易順差。
越南海關總局透露,2018年,全國進出口總額創紀錄,達4801.7億美元,增加520億美元。2018年越南經濟開放度(貿易總額/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96%。較2017年相比,出口和進口活動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分別為13.2%和11.1%。
2018年是越南連續第三年實現貿易順差。據越南海關總局2019年1月10日公布的初步統計,2018年越南貿易順差高達68億美元,創下紀錄,2017年達21.1億美元和2016年達17.8億美元等。
若2019年越南商品進出口可實現同比增長5%的目標,那么2019年第四季度全國進出口金額將可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據悉,2007年,越南進出口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2011年突破2000億美元,2015年達3000億美元,2017年達4000億美元。
越南紡織服裝業還有10年黃金期
建320個工業園承接中國訂單轉移
黎進長表示,促進2018年紡織品服裝出口的突破性因素是世界紡織品服裝生產基地呈現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的趨勢。與此同時,外國大企業也看到了越南比印度、孟加拉國更好的投資機會。
基于上述結果,黎進長評價說,2018年取得的結果是連續多年落實各項戰略帶來的,其中包括投資建設國際級生產設施,采用綠色技術,關心勞動者,進而贏得客戶的優先選擇。
越南將成東南亞全能型快速反應基地
前不久,華孚時尚(002042)宣布,將在越南隆安省斥資25億元建設年產能50萬錠新型紗線項目,這是公司規劃中的100萬錠新型紗線項目的第一期。
華孚時尚董事長孫偉挺認為,越南的紡織產業未來10年仍是黃金期。公司選定的越南隆安省毗鄰胡志明市,是連接越南東南部和湄公河平原的重要門戶,經濟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不僅為色紡行業帶來豐富的水利資源,國際港便于外貿運輸。
25億建 “全能型快反工廠”
根據華孚時尚的公告,公司擬通過下屬子公司華孚越南投資新型紗線項目。該項目是公司規劃中的100萬錠新型紗線項目第一期,產能 50萬錠,總投資額25億元人民幣,投資資金來源為公司自籌資金。
華孚在越南已深耕四年。2013年華孚在隆安省設立子公司,成為隆安當地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外商企業,公司也擁有了首個海外生產基地。截至目前,華孚越南擁有業內領先的染色及紡紗設備,建成28萬錠紡紗產能,染色產能2萬噸,研發中心2000平米,配套生產生活設施 11萬平米。
新征程即刻開啟。作為全球最大的新型紗線制造商和供應商,孫偉挺表示,華孚將越南公司定位為“東南亞全能型快速反應”基地,貼近國際大客戶,生產標準化產品。相比國內,越南本地訂單交期縮短12天,孟加拉、香港與華南訂單預計縮短2-4天,可以通過質量差異化、產品差異化、成本差異化取得競爭優勢。
目前華孚浙江、長江、黃淮、新疆和越南五大生產基地各有側重,其中產能向新疆和越南轉移的趨勢明顯。未來,浙江定位為中國的“意大利”,成為“時尚設計之都”,華孚在浙江上虞建立的“網鏈總部”是時尚產業示范基地;今年年底,公司在中國優質長絨棉生產基地新疆阿克蘇的100萬錠色紡產能也將陸續建成投產,發力國內消費升級和中亞、歐洲出口市場。
至于本次投資自籌25億人民幣的資金來源,孫偉挺表示,可以考慮從越南公司的自有資金和海外融資方式籌集,也不排除國內權益融資等方式。針對市場普遍關心的民營企業融資負債情況,目前華孚控股所持的上市公司股權并未質押,上市公司和集團負債率都保持在50%-60%的制造業健康水平上。
此前孫偉挺曾表示,公司產能擴張“不設上限”。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華孚時尚在產能達到188萬錠,較去年同期同比提升12.57%,整體產能有望繼續提升到200萬錠。
跨國產業互聯模式
在2019年12月15日越南華孚工業園正式開園的同時,華孚簽約了一個“浙商綠尚小鎮”項目。這是華孚繼國內安徽淮北綠尚小鎮、新疆阿克蘇綠尚小鎮之后,投資建立的又一“綠尚小鎮”。
“近幾年我們非常著迷于拆解ZARA的供應鏈架構,它的架構就是我們小鎮項目所試圖做的架構”,孫偉挺坦言一直在對標這家以“快速反應”著稱的國際時尚品牌,揣摩其如何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在15天內將成衣配送到全球850多家門店的時裝公司,在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配送等領域一枝獨秀。
孫偉挺認為,目前有兩大力量在改變目前的紡織市場格局:一是產業集中度提高帶來的聚集效應,市場倒逼行業加速洗牌,包括NIKE、GAP等國際品牌都在尋找更強大的供應商來整合產業鏈資源;另一方面,集中度的提高仍然滿足不了個性化、多樣化、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因此,提高實現供應鏈的“數字柔性”,產業互聯網的崛起是另一股強大的力量。
因此,華孚越南也將嘗試以綠尚小鎮為載體,探索實行市場化運作、協議化合作,實現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制造鏈”,基于產業互聯網思維打造柔性供應鏈,徹底解決“庫存”的難題。
具體思路是:以印染為產業支撐,提供全產業鏈共享服務;建立以中央智能倉儲為基礎,打造智能化創新產業基地;以產業互聯網打造柔性供應鏈,協同生產釋放高效率;完善業態功能需求,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一體的綠色時尚小鎮。
據了解,越南“浙商綠尚小鎮”規劃占地500公頃。根據規劃,華孚越南要“三年建園,五年建鎮”。以紡織服裝產業為主導,以品類供應鏈公司為核心,形成從紡紗、染整、織造到服裝與家紡加工的全產業鏈小鎮,項目規劃工業產值242億元。
資料顯示,在下游需求疲軟的大環境下,紡織產業的需求增長承壓,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明顯,色紡等新型紗線在下游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加之環保優勢,在行業的話語權逐步增加。這對想當于“鏈主”的華孚尚時尚是個歷史機遇。
“到越南和阿克蘇來,成為柔性產鏈條里的某一個環節,訂單我可以給你找,數據互通互聯,合理進行利潤分配”,孫偉挺近期親赴北京等地為綠尚小鎮“招商”,推進品牌、技術、市場渠道的進一步緊密聯結,已有多家紡織服裝上下游企業接過橄欖枝。
考慮到中小企業通過華孚越南園區“借船出海”實現海外布局的意愿強烈,越南的布局可能更快于國內。
“奔越”潮下還有“黃金十年”
在新疆產能建設告一段落后,華孚時尚立馬轉移中心,抓緊上馬海外項目,大背景正是目前全球貿易與投資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孫偉挺認為,貿易摩擦并不足懼,但越南依舊是紡織企業國際化必爭的“橋頭堡”之一。
目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產能持續向東南亞轉移,除華孚時尚外,天虹紡織(02678)和百隆東方(601339)均正在越南北部增擴紗線產能;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也是發力重點,申洲國際(02313)將投1億美元于柬埔寨興建下游成衣生產設施。
華孚時尚表示,本項目建設可有效降低公司主要原料境內外差價對成本的影響,充分利用當地的政策優勢、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及越南的區位優勢,減少國際物流費用,有效規避關稅壁壘,提高成本競爭力,擴大產能,提高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東南亞其他國家,比如柬埔寨、緬甸、印尼,都去考察過,我們認為目前越南依然是紡織行業投資的最佳地點”,孫偉挺稱,盡管用工和土地成本在不斷提升,但考慮到勞動力素質較高、良好的貿易環境和稅收優惠政策等,越南紡織服裝業還有十年的黃金時期。下一步,隨著時機的成熟,公司也會跟隨國際終端大客戶推進在其他國家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華孚越南享受企業收入稅減免優惠,自開始盈利第一年起頭四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及后續九年減50%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越南并無增值稅。此外,加上越南“兩頭在外”的特點,在當地投資建廠既在進口端受益于全球低價棉的自由進口采購,又在出口端享受越南與紡織進口大國等優渥的貿易條件。
數據顯示,2017年越南商品進出口額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刷新紀錄,其中紡織服裝是主要類別。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在發展當地支柱產業上亦不遺余力,其中尤其明確:鼓勵國內外企業投資棉花、紗線、面料等行業,補齊越南紡織原輔料高度依賴進口的“短板”。
隆安也是被認為越南最適宜外商投資的地區之一。隆安省委書記范文忍在浙商綠尚小鎮簽約儀式上表示,他曾3次來華孚考察工作,每一次都會看到很多新的變化,他同時承諾,“隆安會為投資者展開投資創造便利條件,并保證項目工程成功開展”。
鳳凰衛視《龍行天下》:資本之勢,移技之師
在過去四十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工業區模式成為孕育中國企業高速發展的土壤,如今海外產業園已經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東南亞國家也開始利用工業園區的模式試圖帶動自身工業發展。
越南大力發展工業園模式
在越南的部分園區在排污指標還沒有跟上實際生產的要求,想要發展印染工序的企業,選擇具有排污許可的工業區進駐,也是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做出的選擇。
除了入駐越南的工業園區,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在園區之外的地方自己建廠,并且隨著自身產業鏈條的慢慢完善,形成了新的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