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豐:絲綢鄙視鏈頂端的守護者
“這塊錦護膊,站在了絲織品鄙視鏈的最頂端。”在本期《國家寶藏》的舞臺上,趙豐清晰有力地說出這句話。一頭花白的頭發,一副書生氣的眼鏡,一條標志性的靛藍色圍巾,一身的溫文爾雅——他就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館長,也是本期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的守護人:趙豐。
他口中這件“站在絲織品鄙視鏈最頂端”的錦護膊,來自于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一句占星語,也是一句鼓舞士氣、安撫人民的守護語。漢代一位古精絕國國王相信它能保佑自己百戰百勝,把它帶進了自己的墳墓。兩千多年后這塊錦護膊被發掘,它做工極為精細,依然色彩亮麗,被譽為是20世紀考古學最偉大發現之一。趙豐介紹說:“它的織造工藝,在目前出土發掘的漢晉經錦中,無論從組織結構、圖案設計、織造精度等方面都是工藝最高的,所以說它是‘站在了鄙視鏈最頂端’。”
站在古人的肩上追尋漢錦神韻
趙豐對五星錦這十足的底氣,并非來自于他國絲館館長的身份,而是來自于他對這件國寶自出土以來整整20多年的追尋。為了探索這塊兩千年前的織物肌理間的秘密,他和他的團隊一絲一縷地重新復制了一件。
“對于絲綢,我一直有一個復興夢”
趙豐出身在一個絲綢家庭,父母都是繅絲廠的工人。他從小看到的就是蠶桑的景色,聞到的是蠶繭的味道,對絲綢的記憶和情感已融入到血液里,讓他這一生都與絲綢密不可分。為了這個復興夢,這些年來他沒少“折騰”。作為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館長,他說:“中國絲綢博物館是以中國絲綢為核心的專題性博物館,經過不斷發展,我越來越覺得民族傳統的東西應該與當下的時尚潮流相結合。在建館的時候我們就有一個理念,應該把絲綢從古講到今。”
一面尋找古人智慧,一面放眼時代交流,這是趙豐“絲綢復興夢”的實現要訣,其實也是傳統文化復興與建設的關鍵。趙豐以絲綢為基點,放眼大時代,他說:“作為文化遺產的研究者,我希望加強“一帶一路”對中國絲綢文化的研究,調查、保護與絲綢相關的文化遺產,然后再做一些展覽和宣傳,夯實它的社會基礎,并讓絲綢文化遺產發揮它的作用。”他也希望有一天,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以及各行各業都能共同為絲綢之路做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宣傳與推廣,將我們的絲綢文化不斷傳承,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