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園集團董事長吳啟權:整改長園和鷹 調整集團戰略
- ▎原文轉載自《證券市場紅周刊》
長園集團近期披露,律師正在調查旗下控股子公司長園和鷹智能工廠項目。紅周刊就此事件聯系長園集團董事長吳啟權,他表示長園集團已于2018年8月開始對長園和鷹管理層和經營結構進行調整,同時長園集團的發展戰略也將在2019年進一步的優化。
吳啟權表示,長園集團過往多次收購都較為成功,因為涉及到業績對賭。在尹智勇管理期間,長園和鷹大幅擴張規模,經營性現金流受到較大影響,上市公司在2017年中期關注到其應收賬款回收嚴重滯后,一再督促其加快回款進度,尹智勇于2017年12月底就應收賬款做出了兜底承諾。2018年上半年長園和鷹出現業績嚴重下滑,長園集團于2018年8月更換了尹智勇及相關經營管理層,發現了業績承諾期內諸多經營管理不合理的地方。
對于尹智勇涉嫌業績承諾期內造假行為,吳啟權介紹長園集團已聘請律師團隊調查處理。根據長園集團收購和鷹相關股權轉讓協議中的約定,業績承諾人未完成業績指標須對上市公司進行賠償,公司將根據調查結果及協議約定追究其賠償責任。同時,長園集團正與智能工廠客戶積極協調,力爭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長園和鷹原布局分散,管理成本較高,2018年8月新的管理團隊接管和鷹后,已經開始改善原有管理方式,在組織架構、人力資源、銷售政策等方面進行改善,力爭降本增效。吳啟權說:“我們接下來將會對長園和鷹進行業務布局優化,重點發展其優勢的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
“長園集團智能裝備板塊中,運泰利主要業務是為客戶提供自動化檢測設備和智能制造支持,是中國消費類電子智能精密測試設備領先品牌;芬蘭歐普菲深耕機器人輔助測試技術平臺和質量保證系統,在技術和管理上與長園和鷹具有協同效應,這些都將對長園和鷹發展帶來強有力支持。”吳啟權說。
以前一直由尹智勇負責長園和鷹經營管理,長園和鷹與長園集團同板塊各業務線協同效益未達預期。吳啟權著重表示,長園和鷹未來的發展依然會落地在服裝行業的智能裝備產品,但會與長園集團旗下運泰利等智能板塊公司進行全方位協同,實現效益最大化。
好消息是,在2018年12月召開的長園和鷹合作商大會上,長園和鷹新簽訂了1.5億元銷售訂單。吳啟權表示盡管長園和鷹發展經歷了一定波折,但公司依然具有很強的研發技術和市場渠道能力,在裁床、鋪布機、吊掛等產品上具有領先優勢,相信長園和鷹2019年將會穩定發展。
長園集團目前主要從事智能電網設備、智能工廠裝備和電動汽車相關材料三大業務板塊,近年連續并購外延擴張,商譽及有息負債大幅增長。受金融去杠桿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等影響,和鷹及中鋰業績不達預期,但長園集團其他子公司努力克服宏觀經濟影響,發展情況良好。
對此,吳啟權做了一個比喻:“和鷹和中鋰就像十根手指中兩根受傷了,長園集團在積極為他們包扎止血,而另外八根手指依然活動自如。長園集團旗下另外十余家主要子公司運營情況及現金流良好,確保對上市公司分紅。針對目前負債偏高,公司正積極采取適當措施,包括加大股權轉讓款的回收力度、盤活部分金融資產、變現部分土地房產等非核心固定資產、調整部分非核心業務,各大銀行對長園集團都較為支持,并未出現任何抽貸現象。”
針對長園集團后續發展定位,吳啟權表示將會在2019年進行戰略調整,形成“一主一輔”企業戰略規劃,優化資源配置、聚焦產業、內生發展。一主即工業及電力系統智能化數字化,重點布局發展公司優勢的智能電網和工業智能化領域;一輔則為公司的電動汽車相關材料業務,公司會保持該類業務的穩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