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點】行業大咖縱論縫機高質量發展(下)
不久前結束的中國縫制機械行業2018年行業大會上,來自行業整機、零部件、電控、經銷等產業鏈環節的骨干企業負責人,圍繞“聚焦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結合自身企業發展經驗,針對產業環境要素、市場未來狀況、需求變化趨勢、企業如何應對等層面分享了各自觀點,引發了與會代表的強烈共鳴。現將論壇嘉賓發言分兩期發布,謹供大家思考和借鑒。
行業整機企業正在逐步分化成為兩類,一類是規模、價格領先,性價比優勢明顯的;一個是產品創新,能夠深入幫助到用戶發展的。兩類都對用戶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對行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福誠認為,2019年市場的機會大于挑戰,我們已經制定了高增長的計劃并逐步進行實施。因為整個國際環境的變化,對服裝產業來講是個非常大的挑戰。服裝企業都在積極轉變,對智能制造、對提升效率的需求非常迫切,都希望在當前環境中率先在智能制造、在生產環節實現突破,從而提升競爭力,這對于設備的制造商和經銷商都是新的機遇。
我們最終的想法,就是客戶需要什么,我們提供什么,關注客戶的生存環境,要把有限的精力,精準的服務到有效的客戶層面,一方面要開拓設備的應用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要保持企業持續的研發動力。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保證企業的持續成長。祥泰的經驗是,想要真正站穩客戶心智,就要站在客戶角度,和他們一起思考、面對問題,并幫助他們進行解決,這個過程,是推動設備企業實現發展的動力源泉。
2019年,祥泰對市場依然是看好的,首先是我們會持續不斷的根據用戶需求推出新的產品。其次,現在常規設備還存在很大的自動化提升空間。
從市場來看,下游產業已經進入二次分工階段,首先是外貿加工企業,超過半數的規上企業已經或正在考慮向海外轉移。其次,沿海企業在加速向中、西部轉移,很多地區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承接政策。另外,用戶企業已經關注到設備所能帶來的智能制造及其成效,并進行嘗試,但是實際效果還達不到用戶要求。未來,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繼續深入,有品牌、有實力的客戶會通過設備紅利,繼續保持在下一階段競爭中的領先優勢。
我認為,行業企業對此有一個理解上的誤區。提到設備的智能化,我們的出發點是提升效率的30%甚至50%;但互聯網思維,更多的考慮是提升效率的3倍甚至5倍。服裝企業現在的痛點,不是傳統理解層面的提升效率,而是從設計、生產到銷售整個環節的周期太長,在各個環節都產生了大量的庫存。有統計顯示,絕大部分企業生產周期要9個月以上,因此,作為設備企業,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幫助客戶壓縮周期,而不是簡單提升縫制環節生產效率。
綜上所述,我建議行業企業應該以開放的心態,真正去了解互聯網的真正運作的模式和操作業態,進而指導企業未來發展的思路和具體的操作方向。
從另一層面看,作為產業的基礎,零部件企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顯現出一些突出問題,首先是零件價格普遍偏低,成為制約企業后續發展,也就持續投入的瓶頸問題;其次是零件企業生存環境發生變化,招工已經成為困擾企業的最大問題。
建議廣大零件企業,不應盲目擔憂產業形勢,無論行情好壞,企業都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在產業低谷時期,更應集中精力苦煉內功,針對性解決企業內部問題,打造內生新動能。
圍繞零件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有三個建議,第一是聚焦自身優勢產品,不要什么零件都去做,不要分散有效的資源,應該更加專注,爭取在細分領域做專做精做強;第二是以人為本,打造企業文化,建立完善的企業機制,從而解決人的問題;第三是整零配合,同步發展,更多參與到整機設備的研發甚至設計過程,形成更為緊密的合作。
聚焦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全行業的廣泛共識,也是大家面臨的首要任務和明確的發展目標。可以說,行業已經來到充滿機遇、挑戰和變革的重要節點,全行業應上下一心,科學謀劃,凝聚共識,以再改革、再出發的勇氣和擔當,凝聚新動能,努力向著行業高質量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