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點】行業大咖縱論縫機高質量發展(上)
2018年,行業緊抓下游行業需求升級和國內外市場結構變化機遇,加快結構調整,有效增產提質,取得了非凡的發展成就。而就在不久前結束的2018年行業大會上,來自整機、零部件、電控、經銷等產業鏈各環節的十一位骨干企業負責人,圍繞“聚焦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結合自身企業發展經驗,針對產業環境要素、市場未來狀況、需求變化趨勢、企業如何應對等層面,分享了各自的觀點,暢談了對2019年行業發展的判斷?,F將論壇嘉賓的發言進行整理發布,分上下兩期發布,以饗讀者。
2018年前三季度,行業實現高速發展,四季度下游紡織服裝行業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沖擊比較大。而且在中美貿易戰之外,土耳其、伊朗等新興市場的不穩定,也加劇了市場的下滑。2019年整體市場形勢,我的觀點是喜憂參半。如果國際宏觀形勢有所緩解,下游產業還可以有緩沖的時間,爭取平穩過度。如果關稅繼續增加,海外市場就需要留出觀察和等待的時間,國內投資同樣如此。
對于中捷而言,通過2015年到2017年的集中調整,中捷逐漸回歸到正常發展軌道,2017年完成了10億產銷的規模,今年還保持了一定的增長。2019年,中捷的目標,是在2018年的基礎上,實現10%的增長,可以預見,未來市場的競爭會加劇,但市場空間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如何獲得用戶。
我認為,行業應從競爭走向競合,企業要朝著做精做專的方向去轉變:大企業引領市場,有定價權;特色企業小而精,可以更加靈活。隨著未來資源共享、渠道整合的發展,行業會迎來新的發展格局。從具體產品層面,模板機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現在還處在推廣期,工藝改進升級所涉及的范圍還有待開發,如果下游50~60%的工藝都可以實現模板機替代,可能傳統平車未來的增長幅度就會下降。
2018年9月份,行業運行就已經轉入下行區間,除了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還來自于主要以電腦平車更新換代為主的市場需求的飽和。所以我判斷,2019年,行業發展會延續下行狀態,國內市場會更加嚴重,期間必然帶來行業的洗牌。但行業洗牌應該看作是企業進化的過程,要堅持適者生存的原則,不是別人淘汰你,而是自身進化不夠,自己淘汰了自己。美機要深耕國內外市場,挖掘存量市場中的機遇。
對于高質量發展,我認為,企業未來還是要立足產品品質,這是基礎。此外,未來還要關注運營的高質量發展,也就是管理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尤其是在經濟下行時,更要注重投資的管控,這方面要特別注意,要理性地進行分析。第二是運行的高質量,未來企業競爭就是補短板,之前一招鮮吃遍天的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市場需求,現在要做到招招鮮,要做到管理管控、研發管控、營銷管控、品質管控、供應鏈建設都朝向現高質量發展努力,才能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其中任何一塊出現短板,就會影響企業整體發展,甚至倒退。
未來,美機會堅持平包縫為基礎的根本原則。目前大家都在倡導的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這是很好的方向。但對于規上企業來說,常規產品是真正實現銷量,支撐企業不斷發展的基礎,只有做好、做實基礎,才能有向上突破的空間和能力。
對未來市場的預判,需要分析所服務的產業處于怎樣的狀況,才能更好對趨勢有所判斷。上工申貝服務的領域,更多是在中高端市場,比如汽車行業。從三季度看,中國汽車產量和銷量都是2049萬臺,產銷率達到100%,十月雖然出現輕微下滑,但從全球市場來看,還是平穩的。而且從數據來看,未來十年,中國汽車銷售還會有高速的增長期。
應該看到,中高端厚料設備市場所作出的短暫調整,是多項客觀因素的疊加,但市場需求整體向好的方向沒有改變,機遇是大于挑戰的。在中國各項生產要素都在提升的背景下,中美貿易爭端對下游預期會帶來結構性變化,尤其是大型企業會加速轉移,對設備需求會放量,這是比較大的機遇。因此,我們不會特別關注中美貿易戰或者匯率影響,宏觀的因素對任何企業、任何行業都是一樣,上工會更加關注企業自身,而且市場空間不是一成不變的,除了汽車市場,近年來我們還開發家具領域,并與很多重點客戶達成合作,實現了新的增長。
對上工申貝來講,內生增長和外移式擴張是拉動增長的兩個車輪。近年來,在保持國際市場平穩增速的基礎上,國內我們始終保持著20%甚至更高的增長速度,但僅僅依靠內生增長是不夠的,要從多角度進行布局。很多客戶有大量相對性價比更優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需求,因此我們就需要有能夠提供這樣設備的能力。由此促成上工和寶盈的并購,產生協同效應,更好滿足客戶需求。上工申貝認為,企業新動能的打造和高質量發展,就是始終要聚焦客戶的需求,聚焦企業自身的資源,始終聚焦產品。
我堅持認為,全球縫紉機的基地在中國,對此我充滿信心。當下市場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制造要出精品,就要從最基礎的零件抓起,才能真正制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縫紉機亦是如此。
作為裝配產業,縫紉機打造精品的基礎是零配件,沒有高質量的零件,就不會有好的設備?,F在終端用戶,對設備的訴求是需要效益和效率,質量和操作簡單,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自動化。其中,縫紉機是實現自動化的關鍵,而好的零件,是保障設備能夠耐用的基礎,更是實現設備自動化的基礎。
從星銳在內地辦廠的11年的經驗來看:最初我們的零件是100%從臺灣進口進行裝配,現在已經變為95%以上由內地企業提供,也就是說,已經有95%的零件,通過了星銳的品檢,使用在設備上。從中可以看出,內地整機、零件產業都實現了蓬勃發展,而且未來還將保持長久持續的發展勢頭。
我感覺,行業發展出現了過猶不及的情況,尤其企業間的研發和創新層面,還處在競爭性階段。舉例來說,以前繡花機只有20多個頭,現在已經做出了200多個頭,以前縫速只有700轉,現在達到了1000轉,甚至1500轉。這些創新提升,從實質來看,沒有開拓性創新,只是企業間相互攀比導致的。我認為,未來企業發展重心,應該是契合市場、培育市場,企業應該根據市場需求,來研發真正用戶需求的設備,而是不放在同行的競爭上。
此外,從刺繡機產業來看,2008年之前,諸暨有300多家繡花機企業,到現在只剩下50多家。隨著環境的變化和市場的催化,未來還將迎來更為嚴酷的洗牌,企業應對此準備好應對的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