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哪些產業用紡織產品和領域最火熱?
- 熱點產品
產業用紡織品專用纖維:核心技術尚待攻克
今年以來,我國加大了對產業用紡織品專用纖維的支持力度,提高產業用紡織品創新水平,已經成為我國紡織工業創造競爭新優勢,邁向中高端的主要任務。但是由于專用纖維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而且發達國家對我國嚴格技術保密,因此我國專用纖維產業整體上處于競爭弱勢地位,雖然專用纖維產品的產能已出具規模,但是產品的穩定性及核心技術的擁有上尚處于追趕的地位。
面對激烈的國內外的競爭形勢,我國專用纖維產業鏈從原材料到纖維研發、制備及產業化的整個過程中均充滿了挑戰,只有通過自主研發,打破國外長期以來的壟斷局面才是現階段我國專用纖維產業的必由之路。
業內專家表示,科技創新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體現了行業特點和創新方向。隨著專用纖維在技術的不斷進步,加上紡織功能性材料和多功能復合材料加工技術和應用水平的提高,以及仿真綜合測評系統的不斷完善,行業迎來加速發展的關鍵期。
非織造布:內需市場動力十足
國內非織造布行業的發展主要得益于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內需市場擴大,科技進步和專業人才帶來的內生動力;國內化學纖維和紡織機械工業提供的堅實保障;同時也得益于全球化帶來的世界范圍內的產業鏈合作,國內非織造布行業從國外學習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創新能力得到顯著加強,中國制造的非織造布及制品也憑借良好的品質和成本優勢行銷世界各地。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非織造布產業鏈中的重要一員,開放和合作有利于全球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向全球不同發展水平的用戶提供優質的非織造布及制品。
湖北省仙桃市被授予中國醫用非織造布生產和出口基地,據了解,仙桃市集聚上下游的企業有1000多家,高端制品超過60%,出口份額占全國40%,年產值突破3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非織造布產業基地。
今年以來,德國安德里茨公司陸續接到來自多家國內非織造布企業的水刺非織造布生產線訂單,該公司aXcess交叉鋪網水刺生產線不久前在杭州蕭山鳳凰紡織有限公司成功投產,專門用于生產擦拭巾和衛生用品用定量水刺布,定量范圍30~100g/m2,生產速度可達100m/min。安德里茨公司負責人表示,中國作為非織造布產業的領導者的定位更加明顯,主要原因在于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以及二孩政策的落地,加大了非織造布內需。
熱點領域
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環保政策促進市場升級
2018年是我國環保政策落實年,自1月1日起,多部環保政策法規正式施行。今后一個時期,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重點,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二是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三是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四是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五是加強環境治理制度保障。隨著國家環保治理政策更嚴厲、標準更嚴格,以及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更迫切的需求,使得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增長迅猛,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涌現,新技術市場應用不斷擴大,企業通過創新引導取得好成效,行業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行業的前景會越來越光明。
據國際調查機構數據表明,中國占全球除塵市場份額一半以上,除塵濾袋正在以每年15%的數量增長。而全球空氣過濾市場約77億美元,包括工商業、民用暖通空調、電子廠房等的空氣凈化等,中國占20%。國內市場方面,在產業結構調整、老化工“散亂污”等落后過剩產能面臨淘汰的大背景下,膜產業作為符合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在十三五規劃末僅分離膜就能夠實現3000億的產值。
今年以來,多家過濾材料生產企業加大了市場拓展力度。浙江三星特種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華大學合作開發液晶聚芳酯纖維在中試線上成功紡制出第一批初生絲,邁出了工業化生產可行性堅實的第一步。
浙江凈源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PTFE中空纖維膜開發而成的高新技術及各種水處理成套設備,已得到廣大客戶的高度認同,并在市政、印染、化工、制藥、鋼鐵、食品、垃圾滲濾液、養殖等高污染污水處理領域建立了一系列樣板工程,運行效果良好。
業內專家建議,由于國家加大環境整治的力度,使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行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不斷趨嚴的環保政策也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轉型壓力,企業要緊抓超凈排放主題,加大技術投入,強化服務軟實力,通過合理規避風險,打造品牌戰略以及開放式融合創新等方面來迎接新挑戰。
交通工具用紡織品:下游應用持續拓寬
今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陸續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汽車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以及新修訂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了變革期汽車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為行業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汽車用紡織品作為產業用紡織品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目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帶動了企業的投資熱情。江蘇大豐經濟開發區的川島汽車部件江蘇有限公司交通工具內飾面料及相關內飾件項目引進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的先進設備,承接擴大川島(上海)公司的產品和產能,生產、加工汽車及高鐵座椅面料,開發國產飛機等工業用特種紡織品,實施從坯布到座椅套等內飾產品的一條龍生產模式,產品應用涵蓋豐田、本田、馬自達、日產等品牌。整個項目達產后,可年產800萬米交通運輸工具內飾面料及1238千枚相關內飾件,實現銷售5億元。
前途汽車(蘇州)有限公司首款車型K50正式量產下線,該車車身材質全部采用碳纖維材料,整車應用29個碳纖維復合材料外覆件,總重量比傳統鋼板材料重量降低40%以上。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我國汽車工業支柱產業地位的逐步確立,國內市場對新型紡織品的需求量必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建議通過開發高技術的交通工具用紡織品,提高國際標準的采標率,加速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完善,以標準引導市場的發展,可促使企業優化產品結構,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消除技術壁壘,增強產品競爭力。
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行業秩序穩步規范
安全防護用品領域是國內產業用紡織品終端產品市場快速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近年來,隨著民眾的防護意識的提升,消費者自發購買安防產品的概率也在不斷上升,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地區民用安防市場的擴展。值得一提的是,隸屬于安全個體防護裝備的的安全帶、安全帽、安全網、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等千類產品被納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最新發布的《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督目錄(2018年版)》,有效帶動了居民日用防護用品的消費。此外,國內政府也加大了對國防安全、民用防護領域方面的資金扶持。部分省市在今年年初調整了勞動防護用品的購買補貼政策,新政策規定,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要求和產品使用期限,購買新的勞動防護用品或及時更換到期勞動防護用品,尤其是特種防護紡織品,有望得到20%~40%的資金補貼。除此之外,隨著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深入,紡織工業作為軍民融合的重點領域,已形成紡織軍工配套體系,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此外,國家應急產業正在加快發展,軍民融合戰略的強力推進,安防領域的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成為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的新興產業。未來我國安防紡織品產業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發展趨勢,即高性能化、多功能體化、產品系列化以及輕質舒適、智能綠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