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一社區打造共享縫紉機 看老物件遇上新概念迸出的火花
- 齊魯網12月26日訊要說這兩年最火的一個概念,要屬“共享經濟”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冰柜……“共享”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還給大家找回了不少樂子。縫紉機曾是上世紀80年代最重要的家用“大件”,后來慢慢淡出人們視線。最近,“共享縫紉機”就出現在了威海鯨園街道北門外社區,不知道這老物件遇到了新概念,能迸發出什么樣的火花呢?
在北門外社區,幾位居民正忙活著用共享縫紉機,幫老鄰居家的小孫子“跑”尿布。八旬老人張啟榮告訴記者,過去,縫紉機就和現在的手機、電腦一樣,誰家能有一臺縫紉機,那是相當“自豪”的,大姑娘、小媳婦幾乎人人都有“縫紉夢”,經常用縫紉機打造屬于自己的“時裝”。
北門外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年社區”,不少老年人習慣用縫紉機,可如今市面上難買到縫紉機,家里的縫紉機壞了也找不到人修。了解到居民們的日常縫補需求后,北門外社區積極聯系轄區企業,將兩臺“共享縫紉機”送到了社區。愛心企業負責人劉麗麗說:“為社區年齡大的這種老百姓居民提供更多的方便,讓年紀大的回憶過去,讓他們生活更美滿。”
社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還將打造共享縫紉小屋,通過“物品共享”“技能共享”“時間共享”等方式,實現社區資源優化配置,給居民帶來更多便利。鯨園街道北門外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叢翠霞表示:“鼓勵轄區的老年人都走出來,到我們手工坊來參加活動,我們會利用縫紉機給大家縫一些衣服,還有套袖、圍裙,用于轄區的商戶、居民家里面,然后還有對轄區的孤寡老人,有開線的,我們都免費給大家服務,然后我們在步行街還設了一個志愿服務站點,我們會拿一臺放在服務站點上,更方便社區的所有居民。”
山東臺 單大偉 環翠臺 薛源 林琳 編輯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