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的八大支柱有哪些
- 在企業中,TPM是全員共同參與的生產力維護和管理活動,是一套綜合性的企業管理體系,以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 提高設備的綜合效率;
2. 建立一套嚴謹、科學的、規范化的設備管理模式;
3. 樹立全新的企業形象。
以提高設備生產力為目標,實現“改善設備容易發生故障的地方、減少設備保全及修理上的困難點”為核心的改良保全,就離不開以下八大支柱。
1.個別改善
為追求設備效率化的極限,最大程度的發揮出設備的性能和機能,就要消除影響設備效率化的損耗,我們把消除引起設備的綜合效率下降的七大損耗的具體活動叫個別改善。
2.自主維護
“自己的設備自己保養”,所以自主維護活動是以運轉部門為中心,以七個步驟展開。自主保養的中心是防止設備的劣化。只有運轉部門承擔了“防止劣化的活動”,保養部門才能發揮出其所承擔的專職保養手段的真正威力,使設備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養。
3.計劃維護
在運轉部門自主保養的基礎上,設備的保養部門就能夠有計劃的對設備的劣化進行復原以及設備的改善保養。
4.教育訓練
不論是作業還是保養部門,僅有良好的愿望還難以把事情做好,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技能的訓練和提高。這里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培訓和教育訓練不僅是培訓部門的事,也是每個部門的職責,并且應成為每個職工的自覺行動。再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工作和學習已經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了一起,學習和培訓是工作的新的形式,我們要把學習融入到工作當中去,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5.設備初期管理
為了適應生產的發展,必定有新設備的不斷投入,于是我們要形成一種機制能減少維修、免維修思想設計出符合生產要求的設備,按性能、價格、工藝等要求對設備進行最優化規劃、布置,并使設備的操作和維修人員具有和新設備相適應的能力,總之,要使新設備一投入使用就達到最佳狀態。
6.品質保全
為了保持產品的所有品質特性處于最佳狀態,我們要對與質量有關的人員、設備、材料、方法、信息等要因進行管理、對廢品、次品和質量缺陷的發生防范于未然,從結果管理變為要因管理,使產品的生產處于良好的受控狀態。
7.事務改善
管理間接部門的效率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這就是要有力地支持生產部門開展TPM及其它的生產活動,同時應不斷有效地提高本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8.環境安全
“安全第一”這是一貫的認識,但僅有意識是不夠的,它必須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體制才能確保。對衛生、環境也一樣,我們要在不斷提高意識的同時,要建立起一種機制來確保衛生、環境的不斷改善。
生產部門必須建立部門的自主維護管理制度,并用其督促、保證自主維護工作的有效開展,且自主維護推進員每周必須不少于一次組織、督促各班組開展自主維護活動并進行全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