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數逐新時代
-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將徹底顛覆傳統經營方式,帶來更高的效率轉化。
“未來的服裝企業競爭主要靠什么?
不是靠管理競爭,也不是靠人員競爭,而是靠數據化競爭。”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九生如是說。
據了解,瑞晟智能科技今年參展的亮點就是企業數據集成站前指揮平臺。通過該平臺,企業負責人可以實時觀測到企業的每一個人、小組、車間,甚至每一個產品的實時生產數據,有利于企業管理者基于精準數據下達管理指令,并且可以做到管理生產物流的整個環節,幫助企業對未來規劃走向做出精準的判斷。
不僅如此,瑞晟智能科技還帶來智能數據采集系統和機器人搬運系統,該機器人的載重量最大可達5噸,能夠完成跨樓層運輸、跨車間運輸,充分降低物流搬運對人的依賴性,與圣瑞思的七大系統在數據上無縫對接,管理人員可實施有效管控,做到智能生產、智能倉儲、智能輸送。
像現在服裝企業大規模集約化生產需求逐漸增加,由此帶來對智能生產系統的需求日趨旺盛。但是,傳統服裝吊掛生產線無論在流量、存儲、篩選配對、智能分揀等方面,受結構所限制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而瑞晟智能科技的智能生產系統集成裁片上線、裁片存儲、裁片分揀、吊掛生產、自動篩選配對、智能倉儲、自動分揀、智能輸送為一體,可實現大批量生產、定制化配對生產,同時整合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所有實際數據實時上報給管理層進行分析決策,幫助實時優化生產并調整流程,提高整體生產效率。
比如定制化生產過程中,由于每件衣服需要分為多個衣架上線,分別生產不同部件后再進行組合,導致在輸送系統中,衣架的數量成倍數增加,對輸送系統的流量及效率要求更高,還要求能實現自動篩選、排序、配對。圣瑞思智能生產系統則很好解決了這一生產過程中,產量雖不大但流量卻成倍增加的需求。
同時,為避免定制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不至于斷層,盡可能減少人工配對的出錯率,增加配對效率,瑞晟智能科技還在智能生產系統中引入自動篩選配對功能。譬如定制西服生產過程中,往往會分為掛面、后背、領子、袖子等多個部件,每個部件所需要的裁片數量較多,且采用不同的設備在不同流水線上生產,最后進行組合。
多個衣架分別生產完成的各個部件,在組合工序站位(多軌站)前面設置篩選配對站,自動配對從裁剪后即已設定好的每件衣服所對應的衣架,有效避免人工找裁片所帶來的無效工時浪費、人工配對導致的色差等缺陷,極大提高有效工時所占的比重,從側面降低每件衣服所消耗的人工成本。
在無需配對時,則可用篩選站實現分色排序功能,把同一顏色的衣服排入同一時間段進入后續生產,以減少后續工序所需要的換款、換線工作量,從而使在生產過程中有較好的連續性,避免無效工時的浪費。
概括來說,就是瑞晟智能科技實現了產品在全流程生產過程中不落地、不更換衣架。智能生產系統通過中間的輸送系統連接,在倉儲系統和吊掛流水線之間進行無縫連接。像在倉儲部分的裁片存儲及成衣存儲,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各個獨立的部分之間增加中間存儲庫進行緩存。通過輸送及中間倉儲部分的連接,智能生產系統往前可以一直延伸到裁床,往后可以延伸到分揀包裝,直到裝箱的全過程,實現全流程自動化。
而根據實際需要,倉儲的存儲規則可以由客戶在排單時即可指定。譬如裁片存儲時,只需分批存儲;在成衣存儲時,可以分批分色存儲;成衣從倉庫出庫時,可以按裝箱單混色、混碼裝箱出庫等,且規則可隨時進行調整。
劉九生表示,從公司發展至今已有15年之久,特別是最近7年發展尤為迅速,這主要就是得益于公司智能產品應時所需,具備減少物流搬運對人工的依賴、數據能做到全程自動化采集、可實現空中物流的現代化布置等特點,而這三個特點恰好符合現在服裝產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需要。
據了解,目前包括九牧王、海瀾之家、森馬等知名服裝企業都在使用瑞晟智能科技開發的智能系統。隨著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瑞晟智能科技又將目光瞄準了全球。劉九生介紹說,現在瑞晟智能科技的智能制造系統已經遠銷美國、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孟加拉、柬埔寨、越南、緬甸、菲律賓等12個國家。
未來5年,瑞晟智能科技在持續幫助服裝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外,還計劃在生鮮超市、箱包、童車、安全座椅、按摩椅等行業有所建樹,并逐步向快遞、醫藥行業進軍,拓展業務覆蓋范圍,延展產品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