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裁縫:渝派服裝搭上大數據快車
- 過去到服裝店訂制服裝,衣服品質好壞全憑裁縫的一雙手。而在大數據智能化時代,依靠“智能裁縫”量體裁衣,正成為渝派服裝叫響市場的“法寶”。
11月中旬的一天,重慶日報記者在位于渝北回興的重慶段氏服飾公司看到了這樣的“智能裁縫”:用戶站在一間“小房間”內,通過“智能卷尺”三維掃描,3秒鐘后,頸圍、腰圍等30多個人體數據自動進入電腦,并創建出測量者的專屬3D模型。
“這個‘小房間’就是段氏服飾3D人體數據測量中心測量室,它的核心內容就是海量數據。”重慶段氏服飾公司董事長段遠紅介紹,該測量中心匯聚了段記服飾在30多年服裝制作過程中所累積的1650萬個人體大數據,覆蓋了從130cm到230cm的人體高度、70cm到200cm的胸圍等多種身體特征數據。當用戶站在測量室內,3D量體系統就會通過三維技術掃描其身段,并在數據庫中找到對應數據進行匹配,自動生成最適合測量者的人體模型和試衣效果。
“以前的服裝制作都是設計師設計好后,直接制為成衣銷售,而智能制衣將顛覆這一流程。”段遠紅說,段氏服飾專門研發了一款個性化服裝定制APP,用戶在完成3D數據測量后,可通過該APP平臺自主選擇所喜歡的服裝面料、款式、顏色等,并與在線設計師一起進行設計。另外,用戶還可通過該平臺的可視化流程,對服裝訂制生產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
段遠紅表示,智能制衣不僅打破了傳統的制衣流程,將過去復雜的線下量體裁衣變成為簡單快捷的線上工序,還將以前依靠裁縫“一把剪刀一把尺”人工測量出的尺寸,變成為由智能儀器所測量出的更準確、更精密的人體大數據,讓服裝成衣與用戶需求更加貼合。
依托大數據智能化,段氏服飾不僅實現對傳統制衣的改造升級,在降低生產成本之余,還將產能提升了一倍以上。
段氏服飾生產車間經理羅豪表示,當用戶的3D測量數據和自主設計款式確定后,將生成一個二維碼傳至生產車間。在工作人員對相關數據進行錄入后,自動裁床將對制衣所需的布匹材料進行裁剪,隨后的上百道制衣工序也都是自動化設備操作。
他說,以往用戶定制一件服裝需30天后才能取貨,而實行智能化改造后這一時間已壓縮到15天內,最快下單次日即可拿到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