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繭絲綢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 絲綢是我國的瑰寶,我國繭絲綢行業發展歷史深遠,其行業發展對我國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具有重大影響。近年來,我國繭絲綢行業不斷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推動技術進步,大力開發新產品,拓寬絲綢消費領域,全行業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桑園面積持續下滑
根據國家繭絲辦統計,2013-2017年,我國桑園面積持續下降,從2013年的1258.95萬畝下降至2017年的1183.08萬畝,年均復合下降1.54%。究其原因,在國家“東桑西移”戰略背景下,我國東部及中部地區受土地、勞動力成本等因素制約,桑園面積持續減少;西部地區積極發展蠶桑產業,桑園面積穩步提升。故而國家總體桑園面積有所下滑。
蠶繭產量回升,其他主要產品有所下降
受到2016年我國蠶繭收購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2017年蠶農生產積極性有所提高,全國蠶繭產量63.57萬噸,同比增長2.53%,結束了自2011年以來蠶繭產量逐年下降的頹勢。
然而,除蠶繭以外,2017年我國繭絲綢其他主要產品產量較上年均有下降。其中,生絲產量14.18萬噸,同比下降1.86%;絹絲產量7618噸,同比下降11.62%;真絲綢緞產量60070萬米,同比下降2.7%;蠶絲被產量1922萬條,同比下降4.23%。具體到各省市,可以看出,生絲方面,廣西、四川和江蘇為產量大省。其中,2017年廣西生絲產量50025噸,同比增長4.48%;貴州,江西等地深地產量增長較快,增幅在兩位數以上;蠶絲被方面,江蘇、河南和浙江2017年產量均同比下滑;山東、江西、陜西、新疆等地逆勢增長,其中新疆蠶絲被目前產量不高,因而增長潛力較大;真絲綢緞方面,2017年年青海、廣西、重慶等地增長較快,其中青海產量303萬米,實現68.33%的驚人增長,發展空間較大。
蠶農收入創歷史新高
受我國蠶繭產量增加,市場需求旺盛的影響,2017年我國蠶繭收購量上升,收購價格大幅上漲,2017年我國蠶繭平均收購價格達到2371元每50公斤,從而帶動我國蠶農售蠶收入的上升。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蠶農收入達289億元,較2016年(228億元)同比增長27%,創歷史新高。
總體而言,2017年以來,中國繭絲綢行業以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以推動“三品”戰略為綱領,大力推動行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有效地化解了行業大部分的困難和風險,全國蠶桑生產量價齊增,蠶農收入創歷史新高,行業呈現平穩運行與穩中提質的良好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