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線″故障的解析
- 旋梭、擺梭類縫紉機,要適應不同紡織物的薄厚、軟硬和縫線粗細的不同,在電腦化普及的今天,維修中不僅要解決跳針、毛線、起皺、底面線不和等老問題,還要解決剪線中出現的不剪面線、剪不斷線,特別是剪線后機針線頭短、忽短忽長、有時甚至剪線后線頭直接從針孔中飛出,俗稱“飛線”,此故障看似簡單,如弄不清引發的原因,很難根除。
維修縫紉機時,解決跳針、斷線、底面線不和等故障,調整勾線早遲、機針與梭尖的間隙、針桿高低、送料遲早,而有了自動剪線,就出現了剪線故障?!帮w線”故障和勾線遲早有關,旋梭類機,在針桿高度正常不變的情況下,勾線早,脫線就早,如果面線還沒有完全從旋梭中脫出,剪線就已進行,就會造成“飛線”故障,如果未考慮到這一因素,是很難從根本上排除故障的。
“飛線”故障的實質就是脫線時間遲于剪線時間。旋轉式剪線,旋梭類機表現為剪線后,機針線頭從針孔中飛出(圖1)。水平式剪線,旋梭類機,表現為線頭忽長忽短,動刀上有線頭(圖2)。水平式剪線,擺梭類機,表線為線頭短,動刀上偶爾有線頭。
“飛線”從理論上講,只要把剪線時間調遲些就行,但因縫制物和縫線的變化,會出現該故障,可先調第二夾線器松緊、挑線簧張力及過線勾的前后,梭尖的勾線早遲,最后再調遲剪線凸輪。
旋轉式剪線,定刀磨損后可少量整修,排除動刀剪線時咬合量不夠,這樣就要把動刀位置調前些,才能達到咬合量,這樣剪線時間就相對提前了,會造成“飛線”。水平式剪線定刀磨損后,修整的尺寸相對大些,它有調節孔,而且定動刀是先勾線,后剪線,不會出現“飛線”,只是剪線后線頭比原來短點。
因調整勾線時間引發的“飛線”,調整了剪線凸輪,在更換新旋梭后,如出現剪不了面線,把剪線凸輪恢復到以前位置,對熱剪線可把溫度調低些,發熱時間調后些,也有一定效果。對氣缸驅動的剪線機構可把電磁閥啟動時間調晚點,剪線時間不能調的過遲,這樣會出現剪線時死機現像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