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改革開放40年專題】上海灘上的縫機故事(中)
- 上工創造了諸多行業之最。
- 上工擁有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蝴蝶”家用縫紉機品牌,始創于1919年;
- 上工的前身上海工業縫紉機廠成立于1965年,是中國最早的專業化生產工業縫紉機的企業之一;
- 上工于上個世紀80年代引進日本重機技術與設備,是行業中最早將外國技術引進來的企業;
- 上工于1993年改制上市,發行A、B股股票,成為行業內最早的上市公司;
- 上工于2004年收購德國上市公司杜克普愛華,是中國率先走出去實施跨國并購的企業;
- 上工于2016年進行市場化國企改革,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
改革開放40年來,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伴隨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成長壯大。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上工從國有企業獨占市場的年代中崛起,到外資和民營企業逐鹿中原時期的衰敗,又在全球經濟趨于一體化的今天重振雄風,雖然潮起潮落,但上工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和技術領先的戰略搏擊于風口浪尖,見證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歷程。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中國社會指明了歷史性的發展方向,在改革開放的旗幟下,上海工業縫紉機廠也敏銳地捕捉到了時代的脈動,通過橫向聯營相互整合資源,不斷擴大規模初見成效。
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外資開始進入中國,上工與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對接,上海工業縫紉機廠與日本重機合作,合資建廠,引進“GC型系列高速平縫機生產技術與設備”,是當時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中最早“引進來”的項目,迅速提高了上工整體的市場競爭力,研發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1989年7月,被國務院企業管理指導委員會授予“國家二級企業”證書。1989年10月,經國家質量審定委員會批準,上工牌GC15-1型高速平縫機榮獲國家銀質獎。
9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大潮將上海工業縫紉機廠推到了改革前沿。在上海市國企實施轉換經營機制的改革攻堅中,上海工業縫紉機廠率先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整合行業資源,上海工業縫紉機廠于1993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率先于1994年初實現A、B股上市,成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第一股。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上工在首任董事長倪永剛的帶領下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并獲得了社會和行業的眾多贊譽和肯定。1993年4月,上工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先進集體“五一”勞動獎狀。1994年4月8日,公司榮獲“上海市質量標兵企業”稱號。
邁入21世紀,在外資企業滲透進入中國市場和國內民營經濟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之下,行業內曾經雄霸一方的四大國有企業相繼露出疲態,上工也在外企過河拆橋和民企異軍突起的雙重沖擊之下開始“走麥城”。2001年上工整合上海協昌飛入公司資產,獲取上海所有家用縫紉機有效資產,包括蝴蝶、飛人、蜜蜂商標。2004年上工與上海申貝辦公機械有限公司合并重組,本人作為上工第二任董事長在公司最低谷時臨危受命,開始了重振上工的艱難之旅。
在國家“走出去”的號召下,我在完成為期數月的國內外行業考察調研之后,決定開啟上工國際化征程。
2005年6月收購了創立于1860年的著名工業縫制設備制造商——德國杜克普愛華股份有限公司,開創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跨國并購之先河。在長達八年的整合重組后,上工收購杜克普愛華成為了“負負得正”的經典案例。
上工在實力增強后,出于戰略性目的考慮,又于2013年3月和7月分別將德國百福(PFAFF ndustrial)和KSL公司相繼納入旗下。百福曾為歐洲最大縫紉機制造商,是杜克普愛華的百年世敵,上工此舉意在化干戈為玉帛,協同經營發展取得更大發展。KSL公司則是專注于自動化控制柔性材料加工解決方案的專家,如今已經成為上工向智能制造裝備業務發展的基礎,使得上工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轉型。
2015年底,上工又完成了投資具有140余年歷史的世界頂級電腦編織橫機制造企業德國Stoll公司,成為其第一大有限合伙人。
Stoll公司在上工進入后的第一年就牽手運動用品制造商耐克,開發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雙編織鞋面,后又開發出具有3D打印概念的一次成型服裝程控編織機。
2015年以來,上工主要致力于發展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當時,我就向中外團隊提出了大力開發AFI(自動化、柔性化、智能化)裝備技術的要求,此后,集團下屬的各企業針對自身特點,分別在服裝機的柔性化、工業機M2M以及柔性材料加工機器人等全球獨特先進技術有所突破,具有工業4.0特征的Qondac電控系統也正在逐步實現商品化。為了進一步發展智能制造裝備,今年還啟動了德國技術研發和產品試制中心建設,并在上海技術中心和浙江研發中心廣招人才,增強創新研發力量。
2015年9月,上工通過與浙江寶石集團合資設立上工寶石縫紉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臺州地區良好的縫紉機配套優勢,恢復基礎類產品的批量生產。今年又在臺州加大投資建設黃巖現代化縫制設備生產基地,計劃引入杜克普愛華和百福的先進技術,開發生產平臺化自動縫制設備。今年年初上工通過資產重組,由杜克普愛華上海公司整合發展機器人焊裝生產線制造,目前已初見成效。
今年八月份,上工成功收購天津富怡公司65%股份,將這家以CAD、CAM、程控花樣機、繡花機等技術見長的智能制造設備制造商引入上工大家庭。以德國KSL和國內的DA上海和上工富怡組成的智能制造裝備業務板塊將成為上市公司業務增長的重要部分。
通過近十余年來的發展,上工通過創新驅動和海外并購成為上海輕工行業最具代表性的成功企業之一,為全行業乃至中國制造業提供了一個全球化經營的成功案例。
隨著全球縫制設備行業競爭格局更加趨于市場份額集中化,在大數據時代科技日新月異的形勢下,上工是否能夠保持行業技術領先的地位,并實現規模上趕超全球行業第一的目標,確實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上工將繼續發揮上市公司的優勢,通過資本運作,實施跨國并購,堅持市場導向、效益優先的基本原則,整合共享資源,開展全球化精細經營管理,保持全球縫紉技術的領先地位,在全球縫制設備制造舞臺上,繼續發揮智能制造主力軍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