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改革開放40年專題】服裝企業見證中國縫制機械發展
- 四十年,不過是漫漫時間長河中的彈指一揮間,卻足以見證一個行業的發展與壯大。
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走過了風雨四十年,從無到有的萌芽,從小到大的崛起,從點到面的發展,從模仿到創造的轉型,從追隨向引領的發展,四十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從家用縫紉機的輝煌,轉向工業縫紉機的新發展,實現了行業的二度輝煌!
回顧往昔,那一串串塵封的數據和一臺臺保留下來的設備,以其獨特的形式,真實地記載著著行業的點滴變化、見證著產業的滄桑變遷。這次,記者對話服裝企業設備負責人,跟著他們看中國縫制設備的發展與變化。
1987年4月7日,飽含著向炳偉一腔熱血與宏愿,融進了近二十名追隨者無限希望的“漢中市偉志西服廠”在漢中市建國路成立,剛開始創業使用的縫制設備是上海縫紉機一廠生產的飛人牌縫紉機和上海縫紉機三廠生產的蜜蜂牌腳踏縫紉機,一臺腳踏鎖邊機和普通家用電熨斗,裁布用的是6元一把的手工剪刀。
盡管當時的設備極其簡陋,但生產的偉志男式西服套裝在1989年以99.8分的成績榮獲陜西省服裝行業評比第一名。這些設備一直使用了3年多,至今收藏較完好的有兩臺腳踏縫紉機。
在服裝廠剛起步時,以生產當時最流行的男式西服為主,兼做拷花呢大衣類服裝。生產這些服裝離不開專用設備,可當時工廠的專用設備寥寥無幾,一度制約了產品質量、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服裝廠的發展。
面對設備方面遇到的的諸多難題,1991年工廠先后添置了一批當時最先進的價值十多萬元一臺的勝佳圓頭鎖眼機以及套結機、包縫機、绱袖機(均不帶電腦)等專用設備,這些設備的投入,使偉志服裝的質量和檔次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工作效率得到顯著提高!隨后,偉志的名聲響徹西北地區。
1998年7月,公司改制為“陜西偉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資本實力得到大幅提升,市場銷售擴大到全國數十個省市,專賣店數量達到500多家,銷售額達到3億元,成為西部地區唯一一家股份制服裝企業。1997已率先使用兄弟標準牌電腦平縫機,首次投入100多臺。同年又引進了德國杜克普原裝電腦程控绱袖機(屏顯為數碼管)、電腦绱肩機,日本重機電腦開袋機,日本產整燙設備等。熨燙使用的蒸汽也由原來的蒸汽發生器提供,升級為5噸工業鍋爐供汽。生產中高檔西服的系列設備已全部具備,當時在設備方面的投資金額相對前幾年來說翻了幾番。直至在2001年公司所有平縫機已全部更新為電腦平縫機。
2017年,投資過億元的偉志智能制造產業園正式建成投產,硬件設施和技術裝備均進行了升級改造,公司現已具備優良的設計研發生產能力,擁CAD、CAM計算機服裝設計制造研究系統。生產線配置的電腦平縫機是日本重機公司產的最新產品,專用設備主要是日本重機和德國杜克普兩大品牌以及德國士多寶公司的設備,例如士多寶電腦自動撬駁頭機等。自動裁剪設備方面,引進的是國際大品牌德國拓卡奔馬自動裁床及自動鋪布機以及國內知名品牌——江蘇納捷公司生產的單層裁床。整燙、熨燙設備以上海威士公司產品為主以及意大利邁埤設備。
近些年,偉志使用的國產設備主要是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整燙、熨燙和粘合機方面的設備較多,產品質量值得信賴,售后服務有保障。
我們在選擇設備時,首先考慮的是設備要智能化,質量可靠,性能穩定,復雜系數高的設備廠家要做好售后培訓服務工作;
其次,會優先選用油池全封閉型,或微油設備,避免污染布料;
最后一點要節能、環保。
國產設備任重道遠,仍需不斷努力完善,不要讓用戶有抱怨,不要只注重數量和價格,質量才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