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幫裁縫”落幕,智能縫紉機上場
-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梁現瑞 11月5日發自上海)在上海,最優秀的裁縫會被稱為“紅幫裁縫”。“紅幫裁縫”是近現代中國服裝史的主體,有一條長長的歷史軌跡,曾經在國內創立了五個第一:中國第一套西裝,第一套中山裝,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論專著,第一家西服工藝學校。
然而,這些在歷史上名噪一時的匠人,或許其中的絕大部分即將被替代,打敗他們的不是對手,而是時代。
在本屆進口博覽會智能展館,來自德國的KSL公司展示了他們的智能縫紉機。相對于傳統的機械縫紉機,他們的設備能夠被用于柔性材料、立體產品的縫紉過程,比如,汽車儀表盤上的塘塑材料以及飛機碳素纖維的縫紉過程。
這些領域,傳統機械縫紉機是很難完成的,必須依賴人工。不過,人工縫紉也有問題,一是費用太高,二是時間長,三是廢品率高,即便是手藝最高超的工匠,廢品率也會在5%左右。
以縫制一個汽車儀表盤輔助件為例,需要兩個熟練工人合作進行十多分鐘,然而,用他們的智能縫紉機,只需要60秒,而且廢品率只有人工的五分之一。
在普通時裝生產過程中,上袖是難度系數最高的一個環節,一般只能是手藝很好的工人才能勝任,但智能縫紉機同樣能夠勝任。
突破了所有最難的環節,也就意味著智能縫紉機突破了所有縫紉領域的難關,“紅幫裁縫”的時代終將落幕,一個智能時代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