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改革開放40年專題】星漢燦爛,大江奔流
縫機人的改革開放40年
改革開放40年
是中國經濟騰飛的40年
是中國社會快速轉型的40年
40年經濟建設碩果累累
40年社會發展日新月異
01—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歷了數量級和質量級的躍升式發展,產業規模、企業成熟度、產品質量與結構、技術專利等各個方面都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成功地實現了全方位的提升與發展,為縫制機械行業由大變強奠定堅實的基礎。
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承接世界縫制機械產業轉移的良機,國際先進企業陸續到來,大量民營縫機企業借助工業縫制設備的產業春潮茁壯成長,漸漸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力軍。這一過程中,行業徹底完成由家用縫紉機向工業縫紉機的歷史轉變,刺繡機、特種機研發生產逐漸嶄露頭角,產品整體向高速化方向發展。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樁樁件件,都會被歷史所銘記,在縫機人的共同記憶中,歷久彌新。
02—
本期專題,編輯部邀請了縫制機械產業發展的見證者、行業事件的親歷者,講述他們與縫制機械行業的不解之緣。
縫機的歷史,不僅行業前輩可以說上幾天幾夜,資深服裝企業設備負責人也能如數家珍。陜西偉志集團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服裝生產商,也是骨灰級縫紉設備使用者,多年來,偉志的發展見證著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
上海,作為中國輕工業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20世紀80年代就擁有了發展紅火的家用縫紉機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上海的家用機生產逐漸被工業機生產所替代。隨著上工申貝、海菱、威士、鮑麥克斯、富山、和鷹等企業的發展,上海的縫機產業再次雄起,憑借高附加值的產品、適應市場的過硬的技術、優越的管理和服務理念,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臺州,一座民營企業創造輝煌的城市,被譽為“中國縫紉機之都”。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地涌現出一批民營縫制機械制造商,他們從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和粗放的管理及質量低劣的階段發展到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重視產品質量、追求技術創新、實現海外并購的階段,形成了臺州縫制機械產業集群。大浪淘沙,今日縫機看臺州,未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臺州縫機產業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