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國際論壇紡織服裝專場構建產業新生態
- 目前我國服裝產業整體利潤水平偏低,行業平均只有5.6%,主要是經營模式偏重于代加工生產,服裝產業主要以區域集群化形態發展,但“聚而不聯”的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為訂單承接能力不足(規?;a與小批量訂單形成矛盾),產能利用率低(閑置產能無法釋放,增量訂單無法注入)又不能協同生產,多重因素積累形成了企業自主完成轉型升級難度大、成本高。
對區域內版師和裁床進行共享,版師數量和能力的不平均,使得中小企業版師成本高、難管理、流動大,裁床購置壓力大,多采用手工裁剪,標準化程度低影響成衣品質,員工技術依賴性強、運營管理成本高。建立制版和裁剪中心并獨立運營,縮短企業管理鏈條的長度,多個企業共享制版和裁剪業務,配合建設面料中心,集合采購面料,中心根據APP數據分析整合的生產計劃向企業直接配送裁片,避免企業大額設備的投入,降低企業運營管理裁剪環節的成本和管理難度,通過精益化的運營管理,加強標準化、提升品質,降低流轉效率損失,提升生產效率,釋放閑置產能,達到國內低價訂單的成本要求。
通過新模式提升整體服裝產業的整合和競爭力、擴大產業規模和產業競爭力。對企業而言生產成本和企業管理難度大幅降低,縮短了企業生產管理的環節,避免設備投入的成本,面料的集合采購和管理模式不再占用企業的自有資金,幫助企業擴大經營、控制風險。對整個集群而言,通過共享和聯合的創新模式將大幅提升產出能力,尤其在訂單交付能力上,形成透明化的聯合生產和交付,同時會釋放出更多的人力,引導建立集中的加工企業,通過APP進行“云端”管理,進一步提升當地服裝產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