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趨勢驅動智能制造未來發展
自工業4.0的概念問世至今,每逢4月,有關于世界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新風,都會起于德國,并瞬間席卷全世界。今年的一陣智能制造旋風,當然也不例外。歷經三年的探索與沉淀,工業4.0這一彼時包羅萬象的抽象概念,如今越發變得細分化和具象化。
1、數字化工廠
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將優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列為制造業轉型提質八大行動之首,認為數字化是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工廠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2、工業物聯網
工業物聯網致力于實現數字虛體與物理實體之間的互聯與融合,并在此基礎之上對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進而輔助企業管理決策,這恰恰與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高度吻合。至于實現方法,則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究竟是試圖借助通用軟件與平臺打破行業藩籬,以期有效解決不同行業間的共性問題,從而幫助制造業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美國派會取得勝利?還是以垂直專業領域know-how和歷史積淀為基礎,邀請各領域合作伙伴共同構建生態系統的德國派會成為主流?亦或是擅用中庸之道的中國派會最終勝出?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3、人機協作
如何讓機器與人之間形成更好的協作關系,尋求機器的快速、高效、耐久與人類的靈活性與智慧之間的完美融合,是智能制造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
以KUKA、ABB為代表的世界機器人巨頭,早已洞悉這一重要趨勢,近年來一直面向市場主推人機協作機器人,以沈陽新松為代表的本土機器人制造商顯然也不甘落后,紛紛緊隨其后。
但如今市場上的雙臂協作機器人,是否真的代表了人機協作的全部?還是僅僅“只得其形,為得其意”?也許真正在前方等待我們的,是呼之欲出的人工智能……
4、智造新生態
眾所周知,智能制造也好,工業4.0也罷,都并非是單一的技術問題,而是一項需要由上至下,逐級推進的復雜系統工程。相對應的,其所造就的業態,也是全新的,提供單一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再也無法在復雜的生態系統之中獨善其身,需要找到能夠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合作伙伴,共同構建協作系統,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
此外,在智能制造生態系統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會呈現跨領域、碎片化、虛像化等特點,“對標分析”會變得越來越無效,一個企業能否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僅僅分析同類是不夠的,需要融通不同領域之間的邊界,了解整個生態系統的演進與特征,才能使自身的優勢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