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跳針、斷針故障解決方法
- 機針尖發毛、機針彎曲、機針槽不光滑或選擇不當。排除方法:更換合適的新機針。
- 機針安裝歪斜,機針與旋梭距離不當。排除方法:調整機針與旋梭尖的距離,使之在標準范圍內。
- 縫線粗細不勻,捻度不勻,影響線環形成。排除方法:按標準選擇質量好的縫紉線。
- 針桿高度位置不對。排除方法:調整針干高度。
- 旋梭嘴磨損。排除方法:修磨、拋光。
- 壓腳壓力過小,縫線抖動,壓不住線,影響成環。排除方法:加大壓腳壓力。
- 壓腳槽太寬,機針刺布退出時,面料上升影響線環形成。這種情況縫薄料時影響最大,排除方法:根據面料將壓腳移左、右,可將寬槽用焊錫填滿。
- 高速縫紉時,機針和線發熱,使縫線軟化,難以形成理想的線環。排除方法:使用化纖線高速縫紉時,可采用在面線的過線處加硅油冷卻,或采用壓縮空氣對機針進行吹風冷卻。
- 上線質量太大,縫線受到較大的拉伸作用,線環不易形成。排除方法:調小上線張力,使縫紉線在縫料下面時受到的拉伸盡量小。
- 縫制厚薄不同的過渡部位,或縫紉不同軟硬、松緊的面料所造成的跳針。排除方法:根據面料薄厚及其性質,及時調整機器各零部件的配合尺寸。
- 機針變彎曲,針尖發毛或固定針螺釘未旋緊。排除方法:調換或旋緊。
- 縫厚薄不均勻的衣片時縫速太快,機針發生偏移,造成斷針。排除方法:應適當放慢速度。
- 操作者動作不協調,縫紉時推拉縫料復雜太大,使機針發生移位,與針板碰撞。排除方法:正確使用,動作要協調。
- 壓腳固定螺釘未旋緊。排除方法:檢查壓腳螺釘及壓腳位置,旋緊螺釘。
- 針板窄,針孔與機針同軸度誤差太大。排除方法:重新選配針板或調節針板螺釘,直至機針與針板孔同軸度誤差在0.2mm以內。
- 機針與送布牙配合不良,不同步。排除方法:調整機針與送布牙的運動配合。
- 機針行程不正確,與其他機構運動配合不當。排除方法:檢查機針行程曲柄螺釘是否緊固在凹槽處。
自從縫紉機發明問世以來,人們為了提高縫紉機的縫紉效率和縫紉質量,對其不斷的提高和改進,從早期的手搖到腳踏,再到電動,到現在的自動化。縫紉機也走進了千家萬戶,因此經常會遇到故障問題,尤其是跳針、斷針。下面大森就總結了一下跳針、斷針的原因,供大家參考一下。
偶然性跳針
連續性跳針
斷針
偶爾性斷針
連續性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