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鞋廠老板直言利潤慘淡 廣東發布重磅消息
- 東莞鞋廠老板:“原材料成本大概占了60%,剩下30%的是人工費用,然后還有大概3%—4%,是一般的事務性的費用,留給我們的毛利幾乎已經沒有了”。近日,廣東發出重磅消息,要為制造業直接降成本超2000億元。
近日,廣東發出重磅消息,至2020年,要累計為制造業直接降成本超2000億元。
三年三次專門出臺政策為實體企業減負,放眼全國,唯有廣東省。
鞋廠艱難,利潤不足7%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兩家廣東省內的制造業企業。
昌健鞋業為全球多家名牌鞋進行代工生產,總部位于廣東省東莞市。作為鞋廠創始人,童水順已經和這個行業打了近30年的交道,在童水順看來,制鞋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人工和原料。
如今低價人工和原料的優勢正在漸漸褪去。
“原材料成本大概占了60%,剩下30%的是人工費用,然后還有大概3%—4%,是一般的事務性的費用,留給我們的毛利幾乎已經沒有了”。
成本高企的問題同樣困擾著在深圳開廠的劉德榮。
“我們整個綜合成本,人工加上房租加上原材料這些,將近會達到70%——80%左右,如果再減掉其它的一些費用支出,各方面的話,幾乎就所剩無幾了。”劉德榮向記者表示,除了成本上漲,目前工廠也面臨招工難的窘境,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發生的。
廣東重磅宣布:減負2000億
9月10日,在2017年為企業直接減負近千億元之后,廣東省再次發布《關于印發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修訂版)的通知》(簡稱“新十條”),計劃在3年內再為企業降成本超2000億。
此前的2017年和2016年,廣東省已連續兩年專門出臺了類似政策,專門為企業減負,扶持實體企業發展。
廣東“新十條”為實體企業再減負2000億
有降低稅負、用地成本、社保成本、用電成本、運輸成本、融資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大重大產業項目支持力度等措施,全方位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力度可謂罕見。
其中,在降低企業稅負方面,廣東地方稅已經降低到法定稅率最低水平,是全國最低水平;降用地成本,廣東明確工業用地出讓最長為50年;支持重大產業項目,超50億元項目有專員服務;利用外資方面,廣東加大財政獎勵力度,最高獎勵1億元。
以上可見,廣東省支持制造業的力度之大,財政讓利幅度之大。廣東省測算認為,“新十條”落地實施后,在2018-2020年三年時間里可累計為企業直接降成本超2000億元。
修訂后的亮點有哪些?
從“實體經濟十條”升級到“新十條”,僅僅一年時間,我們可以看到,新修訂的第9條和第10條在條目上有了較大修訂;在一些子項目上,也有部分增減。此外,還有以下六大亮點。
1、降稅收負擔,廣東地方稅將降到全國最低水平
廣東省財政廳表示,此次實體經濟減稅政策實施后,廣東省各項地方稅收執行標準均居于全國較低或最低水平,營造了低稅負的營商環境,用短期財政收入的減少,換來企業持續發展的陽光。
在車輛車船稅方面,2018年1月1日起,我省車輛車船稅將降低到法定稅率最低水平,總體減幅為25%左右,其中與企業有關的貨車、掛車、作業車、機械車等,減幅超過80%。
同時,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相關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未抵扣完的增值稅進項稅額予以退還。據初步統計,擬退稅金額共計81億元(含深圳共120億元),從7月底起實施分批退稅,直至9月底全部退完。
此外,廣東全省各地區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按國家規定的最低應稅所得率確定。
2、降用地成本,廣東明確工業用地出讓最長為50年
對比修訂之前,廣東“新十條”進一步推動降低企業用地成本,一方面,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保障工業用地供給,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制造業項目,土地出讓底價可按所在地土地等別對應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
另一方面,繼續實行彈性出讓制度,工業用地出讓最長年限為50年,據企業意愿,工業企業可彈性年期出讓供地。
3、支持重大產業項目,超50億元項目有專員服務
修訂后的“新十條”要求,對符合廣東省產業政策、投資額50億元以上重大制造業項目,實行省直部門專員服務制,全程負責跟蹤服務項目落地和建設。其中,投資額100億元以上項目由廳級干部擔任專員,投資額50億—100億元項目由處級干部擔任專員。
根據廣東省于2018年5月印發了《廣東省重大產業項目計劃指標獎勵辦法》,明確了廣東省重大產業項目類型、獎勵條件、獎勵標準、獎勵指標申報和預支程序等,各地在引進符合條件的重大產業項目并經省市確認于當年完成供地手續的,省將按規定在下一年度安排計劃指標時對相關市、縣(市)予以獎勵;對各地引進重大產業項目但當年用地指標確有不足的,廣東省將在每季度第一個月集中辦理一次計劃指標預支申請,確保重大產業項目及時落地。
4、降社保成本,養老金繳費基數上下限逐步統一
在養老保險方面,修訂后的“新十條”,廣東將繼續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高于14%的按14%執行,企業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逐步過渡至全省統一標準。
其中繳費基數上限統一為廣東全省上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下限依據上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加權平均值的60%合理確定。
在失業保險方面,在確保失業保險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對一定時期內不減員或者少減員的用人單位,可以適當下浮費率。
在職工醫保方面,有條件的地市適度降低單位繳費費率,廣州市逐步降到6.5%左右。
在工商保險方面,將原三類行業基準費率細化調整為八類行業基準費率,并對執行新政策后基準費率升高的,繼續實施階段下調措施。同時,建立工傷保險浮動費率管理制度,進一步降低工傷預防好的用人單位繳費費率。
5、降融資成本,境內上市中介費最高補助300萬
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廣東省“新十條”要求,積極開拓境外資金渠道支持制造業發展,鼓勵大型骨干企業設立財務公司,為上下游融資。2020年前,省財政對在境內申請上市民營企業的中介費用,按不超過實際發生費用的50%給予補助,每家企業補助資金不超過300萬元。
6、利用外資最高獎勵1億元 ,廣東加大財政獎勵力度
修訂后的廣東省“新十條”要求,2018—2022年對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在廣東再投資項目,由省市給予獎勵,其中省財政按照投資環節所產生的省級財政貢獻獎勵給所在地政府,用于支持外商投資原企業擴大生產或新投資廣東鼓勵類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