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多業”成就巍山縣永勝村致富領頭羊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永建鎮永勝村是以“一戶多業”致富的領頭羊。在開展巍山縣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穩定示范樣板區建設,實施六大工程中,永勝村委會重點發展壯大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產業,注重扶持好龍頭企業,在群眾中鼓勵“一戶多業”。
“一戶多業”過上紅火日子
人多地少的永勝村,“一戶一業”解決了生計,“一戶多業”則為群眾生活錦上添花。永勝村現有農戶2023戶,“一戶一業”從事農業種植以及發展林果的有360多戶,“一戶多業”發展的則有1100多戶,村民忽光碧就是這里“一戶一業”的領頭羊。每到農閑時節,忽光碧帶領著村中的農戶前往云龍、麗江等地收購白蕓豆、黑腰豆,年均收購800多噸,再銷往昆明,這是一業。其次他還懂藥材,每年都要收購狗松子、藥用魔芋等藥材500多噸,再將其全部銷往“藥都”河北安國。
俗話說“夫唱婦隨”,丈夫在外做買賣,其妻子也不閑著,忽光碧的妻子做得一手好針線活,她自己繡的嬰兒披風、被套等繡品,精致耐用,供不應求,一家生活可謂是紅紅火火。
“一針一線”繡出富裕生活
“一針一線”更是成就了有20年繡花縫紉經驗的馬淑云,她是永勝回輝登村的一名普通回族婦女,前幾年,她投資10萬元購置了一批新一代大型電腦繡花機,從此把電腦繡花引進了回輝登村,現在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她從“一針一線”開始了創業路,如今成為了村里的“名人”。
永勝村積極引導發展永勝村特有的刺繡文化,形成了支部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注冊了商標“回秀”,刺繡品種分為手工和機繡。目前在冊會員人數達250人,產品銷往國內外。刺繡產業的不斷壯大不僅繼承和弘揚了傳統民俗文化,同時有效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一個市場增進各族群眾交流
有了家家戶戶的生產經營,建立健康發展、管理有序的市場勢在必行。近年來,村“兩委”重點建設西山街農貿市場,先后投入資金60多萬元,實施了5期工程,改善市場硬件設施,為群眾經營提供方便。
現在,西山街農貿市場有382間鋪面,輻射永建鎮的永和、永利、永勝、西山、永建五個村委會和廟街鎮、大倉鎮、馬鞍山鄉、紫金鄉、大理市太邑鄉的部分地區,是巍山縣西北部的一個重要的大牲畜、木材、農副產品和日用百貨等交易市場。
自2009年,西山街民族團結集貿市場每逢街天,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日交易額在50萬元左右,已經成為各民族發展經濟、促進文化交流、加強民族團結的盛大節日。西山街民族團結集貿市場的建成,為各民族商貿交易、日常交往、相互了解提供平臺,逐步增進感情,增進理解。各族群眾相聚一街,互做買賣,沒有發生過交易糾紛和交往矛盾,呈現出“八個民族同趕一街、七鄉群眾親如一家”的和諧美景。
“一戶多業”的特色經濟讓永勝村在發展經濟的小康路上邁出了穩健的步子,目前,全村12個村民小組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電視、移動電話普及率達70%。全村有小轎車30多輛,中巴車20輛,大貨車50多輛,摩托車500多輛,村民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新希望正在一天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