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外“匯”中,驚艷時光
- 刺繡,作為我國傳統手工藝集大成者被各大品牌爭相占領高地。
有人形容傳統手工藝就是一部歷史書,記載著歷朝歷代的服飾藝術。面對如此豐厚的文化遺產,如何講好這段歷史,是對中式服裝品牌最大的考驗。
解構圖案
論刺繡有多少種打開方式,不同品牌都在深挖符合自身定位的技術創新。以旗袍為例,國內旗袍市場呈同質化飽和趨勢,通過傳統手工藝改良旗袍成為中式服裝品牌“花木深”研發重點之一。
但也正是因為蘇繡鮮明的特征,為創新技法帶來了很大挑戰。刺繡圖案的選材,成為了品牌創新技法的痛點。
在打破刺繡技法與圖案題材之間壁壘的過程中,花木深一度面臨淘汰七成常用圖案的境地。曾經的鎮店之寶如今要束之高閣,花木深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拔覀儾幌Ma品只是被當做藝術品來欣賞,服裝唯有走進日常生活,手工藝背后的傳統文化才能得以傳承?!?周子翔說,花木深已經研發通過刺繡與楊柳青年畫、民間剪紙、景泰藍等經典圖案的結合,為品牌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的軟實力。
漸變色彩
“刺繡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她不是流水線生產,她有手工的溫度與機械無法完成的細膩感。”東莞市名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小蘋對記者說,公司主營的婚紗禮服手工定制店名繡世家,每一件服裝都有手工繡法的痕跡。而著迷指尖藝術的顧客,越來越年輕。
現在,經常有顧客拿著自己的衣服到店里,請繡花師傅加圖案上去,服裝的二次加工也讓設計師了解消費者喜好新動向,相輔相成,店里的生意愈發紅火。
“粵繡站穩市場后,我們還要開發珠繡、鉤花、編織……只要是手工藝術,我們都要將它應用到商品,加入設計理念成為品牌靈魂?!?br /> 西風漸入
新時代“千禧一代”的崛起不容小覷,他們成長于現代社會,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革司空見慣,對于他們不了解的傳統“老物件”不少人情有獨鐘。
“我用意大利服裝版型作為款式基礎,一方面考慮到立體結構更適合現代工作、生活,另一方面歐美廓形分割線比較多,為刺繡出現的位置與創新技法提供了更多可能。”徐嘉順應流行趨勢,讓圖案的形狀與服裝結構融合,為傳統工藝配上立體裁剪,而這種改造只是一個開始。
走進生活
知懿ZHIYI女包品牌創始人陳璐璐格外重視以產品做媒介,將傳統工藝融入生活的設計理念。她以家鄉潮繡為設計靈感,保留傳統手工的溫度,分毫必爭的細節追求,精益求精的嚴苛修飾,是知懿獨樹一幟的品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