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0家成都鞋企落戶資陽 一站式服務促進產業發展
- 作為中國女鞋之都,成都的制鞋產業在5年前迎來了第五次大遷移,這次轉移的終點選擇在資陽市安岳、樂至兩縣。如今,安岳縣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和樂至縣鞋業特色小鎮,都在有序打造之中。舉“家”搬遷后,鞋企老板們過得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8月17日,從成都轉移到樂至縣鞋業特色小鎮臨時過渡廠房近一年,海樂鑫鞋業仍在加足馬力生產。企業總經理周祖均從去年7月舉“家”轉移開始,就和整個工廠的步伐一致。
“去年9月底就開始了生產,租用臨時廠房、辦理環評等到投產僅用了2個月。”周祖均介紹,目前,海樂星超過13的產能已經轉移到樂至,基本滿足老客戶的訂單需求。
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周祖均的目光不時望向窗外,在距離臨時過度廠房不足一公里的地方,企業的工廠即將開建,時間定在了今年的10月份。
“這次新建的廠房比成都更寬,車間、機器、流水線布局也會更加合理。”周祖均信心十足地說,預計在明年8月初,新廠房就可以建成投用,過了這一年的過渡期,就可以“百年不搬家”。
僅在2017年下半年,有超過500家鞋企從成都金花、簇橋一帶,搬遷至資陽市。如同有某種約定,它們都選擇了安岳縣和樂至縣,作為新的根據地。
在安岳,已經有248家鞋企通過了招商局的審批,其中47家投產。而在樂至縣鞋業特色小鎮,也已經有266家鞋業及配套企業簽約。
說到吸引鞋企來安岳扎根的因素,渝成國際制鞋產業園副總經理高東張口就來。“我們有交通優勢,安岳處于成都和重慶的中間點,到天府國際機場只需40分鐘,開車70分鐘就能到重慶國際港。”高東說,未來三到五年內,安岳將建立起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極大滿足制鞋企業的需求。
在周祖均看來,樂至與在建的天府國際機場的距離更近一些。今年1月23日,樂至縣國際鞋業產業特色小鎮正式開工,配套鞋材交易中心,建好基礎全面承接成都產業轉移。
目前,已有30余家鞋企通過租賃園區現有閑置廠房過渡生產,包括大東、迪特尼、佰妮等知名鞋企,年產值接近3億元。
“制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安岳縣的縣情跟這一產業高度匹配。”高東說,安岳縣是四川省人口第一大縣,勞動力充裕,如果把閑散勞動力轉化成產業工人,也是吸引鞋企的一大優勢。
目前,安岳縣除了引進成都原有的制鞋工人,還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培訓本地工人。“下一步,還將集中進行專業化培訓。”高東透露,產業園正在引進一家制鞋培訓學校入駐安岳,“更多地自己造血”。
對于入駐園區的鞋企,當地政府會提供一站式服務。“目前執行的政策是,我們提供現成的廠房和免費的物業服務,另外,鞋業如果想在本地買地建廠,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貼,目的是讓企業盡快把生產做起來。”高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