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機領跑智慧縫制
左手按住布料,右手撥動轉輪,腳下踩著踏板,針尖帶著棉線走出又直又密的針腳……那臺黑得锃亮的蝴蝶牌“黑頭”縫紉機,承載了全家人對新衣的記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蝴蝶牌縫紉機、永久牌自行車和上海牌手表,是當時青年男女結婚的“三大件”。“當時上海有三個縫紉機品牌,蝴蝶牌、飛人牌和蜜蜂牌,其中蝴蝶牌名氣最大,銷量最高,出口也做得相當好?!鄙瞎ど曦悾瘓F)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蝴蝶縫紉機分公司總經理吳劍敏告訴記者,縫紉機行業中,北京有牡丹牌,西安有標準牌,廣東有五羊牌,但上海的蝴蝶牌卻是其中翹楚。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縫制機械產業完成了從普通“黑頭”家用機,向自主工業縫制設備體系的轉變,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配套體系及先進的科研、制造體系:從手動到半自動到全自動,從按鈕遙控到觸屏遙控,從簡單的縫紉到縫繡一體化,從笨重的老式機器到大型工業機、再到小巧漂亮的家用縫紉機……
多年來,隨著一個個產品的更新換代,中國縫機加速從傳統制造向先進裝備制造轉型,向著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穩步前行,幾代縫機人的強國夢正在加速實現。
□ 記者 耿 宇
企業變遷
產業集群優勢顯現
改革開放后,在國內消費能力迅速提高、國際低價服裝消費市場迅速擴展雙重因素帶動下,行業快速從家用縫紉機向工業縫紉機完成結構調整,逐漸建立完備的縫制工業體系。
八十年代,中國縫機企業敏銳地感應到了改革政策的深化調整,積極調整經營思路,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探索的起步,面向國際市場方面進行了大膽的開拓。
九十年代,在市場容量、勞動力成本和產業基礎等因素的驅動下,全球縫制機械產能逐漸轉移至國內,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承接世界縫制機械生產中心,完成第二次區域性轉移,成為世界縫制機械生產基地。
浙江臺州素有“中國縫制設備之都”稱號,借著改革的春風,臺州縫制產業日益壯大,從原來的小作坊,慢慢形成一批以杰克為龍頭的現代化縫制企業,集群優勢顯現,目前,臺州工業縫紉機總產量300萬臺,國內市場占有率40%以上,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基地?!叭蚩p制設備產業的產能和市場資源加速向龍頭企業、重點區域集中,臺州作為全球產業鏈中舉足輕重的板塊,未來將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場前景?!迸_州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以杰克、中捷、美機、寶宇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已成為國內乃至國際縫制行業的排頭兵。
新世紀初,相比民企的蓬勃發展,國企改革也如火如荼。進入新世紀,在成功完成了行業自身轉型升級及承接國際縫機行業產業轉移之后,我國作為世界縫制機械制造中心的地位愈來愈鞏固,年產量占全球70%左右,行業也進入發展新階段。風雨兼程四十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中國企業與國際企業合資合作繼續深入,而民族企業的品牌和資本運作也更加趨于成熟;企業經營運作也開始有意識地逐漸從重數量、重市場向重質量、重品牌方向開始轉變;我國縫制機械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行業集中度較快提高,形成了骨干企業領跑行業,一批有活力、有膽識的企業做專做精的新格局。
2010年,“蝴蝶”品牌沉淪了將近20個年頭,再次出現在市場上,這一次亮相的不是“黑頭機”,而是小巧時尚的電動家用縫紉機。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吳劍敏介紹說,“家用縫紉機注重花樣縫紉能力,最多可以變化出400多種縫線花樣。將移動互聯網技術融入傳統縫制設備制造行業中,移動端App和電腦繡花機通過互聯網和云計算機技術相結合,使用戶可以通過無線網絡為繡花機提供刺繡元素。過去我們只注重實用功能,現在企業卻在推廣縫紉藝術、縫紉文化?!?br /> 據縫機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總產值570億元,百余家骨干整機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88.4億元,累計生產縫制機械612.9萬臺,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0%左右,產品出口到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造基礎、配套格局、產品性價比、市場拓展能力和勞動力素質等綜合實力決定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我國縫制機械生產大國地位不容撼動。
科技創新
快速提升核心競爭力
梳理四十年來中國縫機產業科技創新的發展脈絡,以生產、研發、團隊建設為主干,以產品變革為載體,大致可分為自給自足、工業化轉型、快速發展、智慧升級等階段。
改革開放之前,“三大件”之一的黑頭縫紉機,深深扎根在百姓日常生活。與此對應,計劃經濟下的中國縫機企業多以國企為主,主要圍繞黑頭家用機進行生產和研發。
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承接世界縫制機械產業轉移的良機,國際先進企業陸續到來,大量民營縫機企業借助工業縫制設備的產業春潮茁壯成長,漸漸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力軍。這一過程中,行業徹底完成由家用縫紉機向工業縫紉機的歷史轉變,刺繡機、特種機研發生產逐露頭腳,產品整體向高速化方向發展。
進入新世紀的以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縫機產業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與日、德等國家的技術差距正在縮小。目前,隨著紡織服裝等縫制機械的下游行業正處于“機器換人”的關鍵時期,對上游縫制機械自動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行業機電一體化改造升級加快,各類別產品均實現從機械式向伺服化的升級,開啟了行業機電一體化快速發展之門。同時,企業科技體系建設迅速建立,產品類別極大豐富,推動中國正式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縫機大國。
2017年,杰克技術中心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杰克、標準、中捷、和鷹等骨干企業紛紛依托國內外的科研資源和人才,陸續在國內或國外建立研發分支機構,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研發體系,開展先進技術研發與儲備。
縫機協會統計,行業骨干企業2017年科研投入占比約達3.91%。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行業發明專利申請公開總量1273件,同比增長26.7%,發明專利授權量352件,同比增長12.8%。
工業設計理念和技術快速普及,標準6930系列,杰克A5、美機Q6、匯寶G20以及順發、富山等企業均成功研制開發出了基于新型工業設計技術和理念的相關產品。
目前,中國縫機行業進入轉型升級加速發展期??萍紝用妫冗M的云制造、機械手、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為中國縫機科技研發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物聯網云平臺、3D縫制機器人,單元自動化和集成智能化產品不斷涌現,中國縫機以領先的智慧縫制理念,走在了全球前列。
協會引領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隨著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建立新的行業治理結構成為行業的共同心聲。1984年11月,中國縫紉機協會在北京成立。
從此行業以協會為平臺,不斷完善工作體系和工作方法,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市場開拓,信息化、標準化建設等方面合作、交流、互惠、共享,推動行業不斷前行。
行業間交流和交往活動進一步豐富,行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在逐漸的融入世界。協會引領和推動下,行業國際交流更加頻繁,考察轉向新興市場。
近年來,杰克、中捷、美機等臺州縫制設備本土企業不斷做大,通過與國內外老牌企業合作,強強聯合,快速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2017年,杰克以650萬歐元全資收購意大利邁卡公司。雙方“牽手”后,在生產、采購、營銷渠道等實現協同發展,杰克股份負責人阮積祥表示:“杰克將把過去五年自主研發的服裝智能制造技術,與邁卡的技術相融合,加快向智能制造成套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轉型?!贝送?,中捷、寶石、匯寶等不少縫制企業也發力國際競爭,謀劃縫機產業國際化格局。
而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世界縫制機械產業重心向中國轉移,國際客商也開始紛紛關注中國市場。行業的有識之士,提出了在中國舉辦國際性縫制設備展覽會的設想。在協會主辦下,1996年8月,首屆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ISMA)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辦。至今CISMA已成功舉辦十四屆,已成為全球最大縫制設備展覽會。
2001年9月,民政部批準中國縫紉機協會正式更名為“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這是協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更名不僅僅是協會名稱的變化,而是隨著行業發展內涵的變化,協會工作內容的范圍和觸角要隨之發生變化。
三十余年來,協會的機構更加完善,開展的活動更加豐富,舉辦各種研討會、座談會。與此同時,協會在行業的信息引導和服務方面不斷加強。協會加大標準知修訂力度,五年共知修訂近50項行業標準,參與國際標制修訂獲實質性突破。行業人才培養、技能培訓工作取得成效。連續舉辦三屆標準杯職業技能大賽,產生重要影響。
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面對全新的市場格局,協會加快對自身產業結構和市場規劃的調整速度。不僅在產品“走出去”“引進來”上下功夫,還大力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有效對接。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出口“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中,近六成以上國家縫制機械產品出口額同比正增長。“一帶一路”沿線的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穩居我國縫制機械產品出口市場前三位。
此外,協會民主自治的理念進一步得以體現,行業主干企業峰會影響力深遠;國際交流機制化。中、日、德、美三方四國會談暢談全球發展。
四十年,行業不停突破、不斷追尋,不斷取得成功,不斷贏得喝彩。作用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行業用行動在踐行著偉大的強國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