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孕育希望,中美貿易發展下尋求破局
- 7月6日,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陰霾懸在相關行業頭上。如何在技術和市場發展的潮流中,從危機中孕育出希望?
特朗普摁下中美貿易戰按鈕
炎炎7月,卻有一陣陣 “冰雹”滾滾襲來。
汽車、家具、服裝時尚及相關行業的影響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貿易戰會抑制總的需求,最終會波及包括汽車、家具、時尚服裝等實體經濟。
2017年全年我國出口汽車零部件、附件及車身,汽車輪胎及內胎,包括其它汽車相關商品共計613.78億美元,但這些出口零部件中美資企業約占35%,估計影響到美資的約50~80億美元的產品。比如僅對特斯拉出口直接用于配套供貨的國內A股上市公司就有19家,這些汽車零部件都加征關稅25%,則對于已陷入嚴重財政危機的特斯拉,無疑為雪上加霜。
從進口的角度,此次貿易戰直接導致美國品牌進口整車的價格提升,除了美國汽車品牌之外,一些在美國設廠的歐洲或日本車廠(如BMW、Mercedes與Lexus)也受到影響。此外從零部件來看,貿易戰升級所傷害的則是依靠進口組裝的美國高端品牌豪華汽車,如凱迪拉克、Jeep,以及日產英菲尼迪等等車型,據說僅凱車由此帶來的損失為每年4000萬元。而中國為其埋單的則是那些購車的富裕階層。汽車國產化也很難抵消關稅的影響,而急需新技術、且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也可能因此受挫。從另一個角度,也可能促進國內某些高端品牌汽車零部件的本地化進程。
由于家具行業相關原料出口占比較大在貿易戰中,家具行業將受到影響。中國財經界報道,那些出口業務占比較高、短期內無法向內銷市場轉化的企業,將經受嚴峻的挑戰。
由于勞動力成本上升,過去5到10年中,許多時尚服裝品牌都在中國以外建立生產基地,但想要完全搬離中國并非易事。中國時尚服裝產業基礎設施發達,產業鏈齊全龐大,市場反應迅速。比如,在越南交貨可能需要45-90天,在中國僅需要10-20天,這對以速度取勝的時尚行業十分關鍵。
挑戰中孕育希望,痛苦中抓住機遇
貿易戰將迫使中國各個產業加快升級和加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市場的行業基礎設施、消費吸納能力。
面臨挑戰的汽車、家具和時尚服裝企業,應在產業鏈內外展開積極合作聯合,加強原材料、產品研發力度,促進關鍵材料、零部件的國產化步伐,增強產業共同抵御風險的能力和技術進步,并借助智能制造、數字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的發展潮流,增強對市場需求的把控,提高生產透明度、產品品質、生產效率。
同時,應充分利用政府的各種有利政策,加快品牌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和不可替代性,并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