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穩、增、緩,行業發展呈現五大特征
- 2018年上半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緊抓下游行業需求升級和國內外市場結構變化的機遇,加快產品結構性調整,繼續增產提質,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行業規模持續擴大,生產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勢頭,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增、穩中趨緩”的特征。
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1-6月行業百家整機生產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01.26億元,生產縫制機械產品341.75萬臺,同比分別增長23.87%和21.70%,行業月產能近60萬臺,已經恢復到2011年上半年歷史同期最好水平。行業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13.9%,高于全國工業7.2個百分點,但較2017年全年增速回落2.3個百分點。行業生產總體保持穩定高速增長,產能持續擴大,但增幅略有收窄。
受市場需求拉動,上半年工業縫制設備產量普漲,成為上半年拉動行業經濟中高速增長的主導力量。
工業機:行業百家企業共生產工業縫紉機258.60萬臺,同比增長31.81%;其中電腦平車月產量依然保持59.99%的高速增長勢頭,包縫機、繃縫機以及鎖眼機、套結機、羅拉車等產品亦維持20%以上的中高速增長,而以自動模板機為代表的自動類產品增長迅猛,同比增速翻倍。
刺繡機:另據對刺繡機聯盟調研顯示,上半年12家骨干企業電腦刺繡機生產8924臺,同比下降7.4%。據對行業5家骨干家用機生產企業調查顯示,上半年家用縫紉機生產75.22萬臺,同比下降1.70%。據對零部件產區及骨干企業調查顯示,上半年零部件產值繼續增長,增速同比約為20%左右。
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行業百家骨干整機企業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7.60億元,同比增長22.44%,銷售縫制機械產品341.50萬臺,同比增長19.51%,行業銷售整體平穩,達近年來銷售高峰。
但自二季度起,行業內需市場熱度銳減,縫制機械產品尤其工業縫紉機產品銷量同比仍保持兩位數增幅,但環比增長由正轉負,行業產銷差距逐漸加大,工業縫紉機產銷率自2月121.4%的高點一路直線下滑,5月降至86.75%的低點,行業產大于銷問題日漸突出,產品庫存逐漸累積。
截止至6月底,協會統計的行業百家整機企業縫制機械產品庫存57.99萬臺,同比增長16.27%,環比增長13.33%。其中工業縫紉機庫存量46.28萬臺,同比增長16.97%,環比增長17.59%,較年初增長25.98%,行業庫存持續增長。
2018年一季度,行業進出口增速較上年末明顯加快,累計出口縫制機械產品5.4億美元,創行業多年來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長14.59%,增幅由個位數向兩位數大幅提升,顯示出行業強勁的出口動力和良好國際市場前景。一季度累計進口縫制機械產品2.1億美元,同比增長72.97%,顯示出國內下游行業轉型升級對中高端縫制設備的強勁需求。
上半年,從協會統計的百家骨干整機生產企業數據來看,百家企業出口交貨值38.7億元,同比增長41.11%。行業20家工業縫紉機骨干生產企業對外直接出口工業縫紉機產品102.35萬臺,同比增長18.73%,出口額2.88億美元,同比增長16.71%。
從12家刺繡機骨干生產企業出口情況來看,上半年共出口刺繡機4024臺,同比下降24.7%,原因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國際兩大出口市場不見起色,導致刺繡機產能過剩出口受阻。
5、成本壓力加大
行業效益指標同比增長,但增幅較上年同期明顯回落,企業三費支出明顯升高,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呈現負增長,產能過剩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再次出現。1、恢復性增長勢頭持續,結構性過剩現象顯現
受市場需求旺盛、低庫存和零件緊缺的影響,企業增產、擴張意愿強烈,上半年行業依然延續上年以來的恢復性增長態勢,工業縫紉機生產保持31.81%的中高速增長,月產能恢復到2011年最好水平。但進入二季度,行業銷售環比由正轉負,企業庫存明顯增長,市場“供不應求”局面較快緩解,出口對行業增長的貢獻率逐步加大,行業由“恢復性中高速增長”再次轉向“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特征日漸顯現。
其中,平、包、繃等常規主導產品產能快速提升,特別是電腦平車連續近15個月實現同比50%以上的高速增長,部分厚料機、長臂機等產品產能逐步恢復。在國內市場需求較快飽和的情況下,單機類產品庫存近幾月明顯增長,并呈快速擴大態勢;而部分附加值較高的特種機、高效率的自動縫制單元等產品依然供不應求,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和發展不平衡現象凸顯。
2、零部件供給不足,行業競爭延至供應環節
上半年,受上游部分毛坯鑄造以及熱處理、發黑等作業關停影響,加之招工難,行業零部件有效供給能力遠遠不能滿足整機企業高速增長需求,高品質零件供應不足成為發展常態。整機企業競爭由經銷層面拼價格搶訂單,逐步延伸到生產供應環節。
3、骨干企業加快調整,聚焦高效縫制單元產品
平包繃等主導性產品產能快速向龍頭企業集中,行業洗牌跡象日漸明朗。為規避競爭,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升級,骨干企業紛紛調整結構,聚焦優勢,突出差異,發展自動化、智能化的模板機及自動縫制單元等相關產品,高效縫制單元產品逐漸量產。初步統計,上半年自動模板機總產量接近2萬臺,較去年同期呈現翻倍式增長;自動縫制單元產品需求爆發,產量超過2000臺,同比增速超過30%。
4、國際市場發力,加大海外市場拓展與布局
上半年國際市場不斷復蘇,對各類縫制設備需求明顯增加,成為拉動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平穩增長和推動傳統縫制設備產品更新換代的新戰場。企業紛紛針對國際市場的需求升級特點調整結構,加快對國際市場的拓展、布局及產能輸出。一是積極參加各類國際專業縫制設備展覽會,國內主要企業均不同程度的參加了孟加拉、雅加達、阿根廷、泰國、越南等國家舉辦的紡織及服裝機械展;二是加大對國外經銷商技術培訓,提升國際市場營銷和服務能力;三是響應“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對非洲縫制設備市場的拓展,行業對非洲的出口呈現明顯增長態勢。
5、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上半年,行業積極響應貫徹中央十九大精神,努力邁向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效。一是質量提升不斷深入。行業套結機產品質量提升工程順利進入成果驗收階段,以高品質為標志的“浙江制造”團體標準計劃在行業廣泛開展,杰克、中捷、美機、寶宇等骨干企業紛紛申報并牽頭制定浙江制造標準,促進了產品品質再上新臺階;
二是高附加值、高質量產品需求大幅增長。零部件采購需求不斷向寧波等高質量零部件生產基地集中,部分骨干企業訂單量大幅增長超過40%,自動模板機、自動縫制單元、自動裁床、智能吊掛等高附加值產品市場需求火爆,產銷同比增長30%以上,行業占比較快提升。
三是智能制造深入推進。零部件骨干企業如德鷹、鶴林、鄞工、華一等多家企業均紛紛引進機器人或導軌式移動機械手,少人化、無人化生產進程加快。標準與廣東宜通世紀就T-IMS(智云)標準智能生產管理系統開展戰略合作,大豪與樹根互聯共同打造的縫制設備遠程運維云服務平臺實現落地。
四是兼并重組取得重大進展。杰克股份成功收購意大利威比瑪、上工申貝成功收購天津寶盈,通過整合國內外資源,進一步豐富企業的產品與技術架構,推進企業智能化戰略實施,加快了優勢技術的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