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要哪樣?一邊要對華5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一邊通過法案降低1600多種進口商品關稅
- 現在本應是家紡布藝企業準備秋冬新品、打樣的繁忙季節,然而多家出口企業告訴《中國紡織報》記者:“現在不敢接單,因為未來貿易形勢不明朗,有可能做得多賠得多。”還有部分企業提到,“最近看新聞,感覺貿易形勢一天一變,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小編來梳理一下被紡織企業視為不確定因素的這些“大事”。
1、對華征稅范圍擴大至5000億美元?
7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準備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加征關稅范圍擴大至5000億美元。
而據美國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品總值為5055億美元。按照這一數據,特朗普的表態意味著,美國將向全部出口至美國的中國貨品加征關稅。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這種典型的極限施壓和訛詐的方法,對中方不會有任何作用,中方將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利益。
2017年全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紡織服裝及原料456.4億美元,同比增長1%,約占中國對美國貨物總出口的10.6%。美國是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第一大單一國別市場,占我國紡織服裝總出口的16.9%。2017年,我國對美國紡織服裝及原料出口企業達3.5萬家。
就在7月10日,特朗普政府剛公布了擬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10%的關稅清單,商品類目包括海產食品、蔬果、紗線、羊毛、雨衣夾克外套等,千項紡織產品被列入清單。(◄點擊閱讀)
7月23日,在第十九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開幕當天,美國時尚產業協會會長Julia K. Hughs表示:“雖然中美貿易之間現在有摩擦,但我希望它不會影響我們之前美好的明天。伙伴和合作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主題,美國的買家和零售商,與中國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正體現了這樣一種合作伙伴關系。協會調查顯示,中國不僅是美國最大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商和提供商,而且在未來也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成本、質量和規范規方面,優勢明顯。當前,雖然雙方都面臨貿易戰挑戰,但我們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和希望。希望我們共同面對挑戰,推進中美之間貿易穩步發展;希望我們會有更多的自由貿易,雙方市場都更加開放。”
2、美歐冰釋前嫌要聯手?
▲特朗普發帖稱美國和歐盟愛著對方
7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主席容克在經過數小時的談判后發布了一份共同聲明。聲明中的第四條這樣寫道:“第四,我們同意將攜手保護美國和歐洲企業不受不公平的全球貿易行為的侵害。我們會緊密合作改革世界貿易組織,破解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包括盜竊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移,行業補助,國企對市場的擾亂行為,以及產能過剩。”
這幾乎是301調查對中國指責的照搬。對此很多人擔心并不解:中國前不久才剛剛和歐洲召開了中歐峰會,談得也很好。反倒是美國之前一直在把歐盟當成“敵人”并屢屢挑釁。為啥幾天后這歐洲又投入了美國的懷抱,更要和美國聯手對付中國了呢?
然而,諸多美國乃至歐洲的主流媒體卻并不看好美歐重新聯手的前景——甚至于他們對于美國和歐盟達成的這個所謂的貿易戰“停火”協議,都不看好……
英國《衛報》的理由很直白: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己已經多次證明,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可靠的談判對象。
▲《衛報》原文
美國主流大報《華盛頓郵報》發現,盡管特朗普和容克宣布美歐在貿易上“停戰”,美國政府并沒有取消對歐盟加征的鋼鐵和鋁制品關稅,歐盟也沒有取消對美國進口汽車的反擊性關稅。
▲《華盛頓郵報》原文
兩家媒體都指出這份美歐的聯合聲明缺少很多細節,比如雙方具體會怎么談和怎么消除關稅,都沒有交代,就連具體的談判時間表也都沒有給出。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美國優先”就是特朗普的策略。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形成了一個世界體系;美國憑借上述的四大優勢,在這個世界體系成為老大。對美國來說,我缺了誰都沒問題,但你缺不了我,無論是市場、技術還是美元。所以特朗普的觀點很明確,也給了他到處揮舞貿易大棒的底氣。對歐洲、對日本、對中國,都是一模一樣的策略。
對美國來說,中國真正的威脅在于,它有成為美國一樣的消費社會的潛質。我們知道“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在很多美國人看來,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是避免中美進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因為那樣中國就不會挑戰美國了。
對中國來說,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搞好自己的改革,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通過自己的行為改變對方的行為。真正的深化改革是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的,像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這些,真正拿出力度和深度來,資本看到有利可圖,肯定會到中國來。
我們要用自己的方式吸引優質資本。從規模經濟到質量經濟轉變,需要很多優質資本。特朗普就是在把優質資本往美國拉。中國通過什么來吸引資本?如果我們自己的資本都往外跑,發展當然成問題。要做大幾個平臺,營造好環境,留住自己的資本,也吸引外部資本進來。如果中國也可以變成美國一樣的質量兼具的消費社會,自然就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經濟中心了,很多國家也自然會進入中國的影響圈。
7月2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自2002年以來,我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個自貿協定,自貿伙伴遍及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歐洲。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自貿區談判有13個,包括《區域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日韓自貿協定等。
3、美國降低1600多種進口商品關稅,一半來自中國?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26日,美國參議院通過口頭表決一致通過法案——“綜合關稅法案”(Miscellaneous Tariff Bill),削減甚至取消約1660種在外國制造的貨品,包括烤面包機及化學品的關稅。
美國參議院尚未公布這項法案,據路透社分析指出,當中近一半貨品產自中國。
此外,路透社、美國《國會山報》等多家媒體還報道稱,鼓吹“買美國貨”的特朗普一邊對進口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挑起中美貿易戰,另一邊卻在雇用中國企業為其2020年的競選活動制作各種旗幟、橫幅。來自中國安徽阜陽和中國浙江的旗幟制造公司正在生產用于競選的橫幅和旗幟。
以上3大最受關注的問題尚無定論,但正如鄭永年教授所說,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這家生產旗幟的浙江企業就曾對記者表示,并不擔心特朗普貿易政策對其業務的影響,因為與競爭對手相比,他的公司擁有非常大的價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