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東:讓產品成為一種文化
- 深圳市日東縫制設備有限公司從創立之日起就秉承客戶第一的服務理念,以消費者價值為驅動引領品牌發展。“日東”之意——打破日本的壟斷,引進日本的技術,由廣東制造,發展民族企業。日東董事長徐周坤告訴記者這是公司名字的由來。
用戶的口碑是打造品牌最好的方式。經歷過22年的磨礪,從最初幾個花樣機品種發展到目前國內最具規模及實力的專業生產制造服裝特種花飾機的企業,憑的是對產品的精益求精。目前,日東產品均已通過歐盟CE認證,同時開發及設計各種花型、花碟,并擁有自己的專業品牌“ 金工(JINGONG)”,出口品牌“ 斯瑪高(SIMANCO)”。
徐周坤1988年入行做機修,1992年創辦了亞洲針車店,1996年成立日東公司。公司剛剛創辦時,一切都是靠自己摸索。經過4年不斷努力,日東在2000年實現自主研發,但還是有很多技術難題沒有攻克,又經過了十多年的研發,終于誕生了JG-3000系列自動打條機。“別家企業可能一年出幾款產品,我們十幾年一直鉆研這一款,在試用期間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重新研究調試,才有了如此精湛的技術。前段時間產品賣到印度尼西亞,當地的日本人都驚嘆這樣的技術,要知道,以前可是日本人的東西我們不懂啊。”徐周坤感慨地說。
日東十分重視新產品的開發設計和古董縫紉機的研究制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讓產品更具競爭力。公司在國內外均擁有高品質的口碑,得益于產品核心理念“金工品質,專業鑄就”。日東公司剛成立時僅10多人,鼎盛時多達120多人,即使現在只有60人,研發人員也占到20%~30%。今年計劃再招20%的工人,增加裝配和銷售員工,裝配工人要培訓3~6個月才能上崗,所以如何留住員工就變得尤為重要。徐周坤告訴記者,“日東計劃3年之后上新三板,讓工人持有股份,根據工齡以及表現等設立鼓勵機制。”這無疑是讓員工更加有凝聚力和認同感的方式了。另外,因為產能擴大,日東也有了新的廠房,一層大約有3000平方米。同時,公司將會增加研發部門和銷售部門中的外貿業務。
2017年,日東內銷外貿各50%,今年外貿會增加到60~70%。2017年機器產能1000~2000臺,今年計劃要翻一番,產值做到3000~5000萬元,計劃在2~3年內開發新的機器。
做好一臺縫紉機要花很多心思,日東和阿里巴巴平臺等都有合作,展會也會去參加。這是品牌推廣的一種重要方式,徐周坤認為,運營公司,要有積累的資金,要有核心的技術,要會銷售管理,要判斷流行趨勢的走向,要會為自己的品牌尋找展示的平臺。除此之外,也要讓工人知道機器做好的重要性,要做就做最好。徐周坤分析指出,因為政策(環保)原因、人工成本高等各方面的一些打擊,很多小廠退出縫紉機行業,將來留下的都是有實力的大廠,所以日東會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秉承“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宗旨,讓產品成為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