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貿易戰對小型開放經濟體構成高風險
- 與全球供應鏈高度整合的經濟體在貿易爭端中承受巨大打擊。在全球貿易衝突中,主要參與國可能并非最大輸家,匈牙利、捷克、臺灣、新加坡與南韓等小型開放經濟體反而可能身陷困境。
小型開放經濟體與全球供應鏈密切相關,從其他國家進口塬物料和零組件,在該國工廠組裝完成后再出售至國外。小型開放經濟體位于國際經濟連結網絡,保護主義興起可能會導致進口成本提高與出口需求減弱等重大打擊。
雖然像美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也將會面臨動盪,但由于美國在國內生產大量零組件和塬物料并受到國內消費推動,在全球貿易低迷時,因此可提供部分保障。英國智庫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宏觀經濟預測負責人Amit Kara表示,如果是一個依賴貿易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就會更容易受到影響。
資產管理公司Pictet分析WTO數據評估指出,小國面對貿易衝突的脆弱性係基于其參與全球產業供應鏈。那些最不脆弱的國家主要較少透過製造業或服務業增加出口價值,而較著重生產塬物料,例如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和紐西蘭。而臺灣、匈牙利和捷克是脆弱國家的前叁名,其次則是新加坡和南韓。WTO數據顯示,這些國家60%至70%的出口用于全球供應鏈,在不同國家分別進行不同的生產階段,使其面臨全球貿易中斷的情況。
2007年和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全球貿易低迷,小型國家的經濟遭受重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2009年匈牙利的經濟產能減少6.6%,捷克經濟產能降低4.8%,而臺灣則經歷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衰煺。若干國家在投資者眼中已經是輸家。今(2018)年南韓Kospi指數下跌7.5%,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下跌3.7%,匈牙利BUX指數下跌10.8%。而馬來西亞也下跌了2.1%。
愛爾蘭物流公司Eoin Gavin Transport Ltd.董事總經理Eoin Gavin指出,該公司與愛爾蘭經濟高度依賴外國投資和貿易,尤其是美國。Gavin表示,川普總統在5月課徵金屬關稅后,5個貨柜的鋼鋁零件仍擺在該公司倉庫,課徵進口關稅對該公司業務產生巨大影響。
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an是歐洲第一位支持川普總統和美國優先政策的政府領導人。若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匈牙利可能是最大受害國之一。匈牙利從德國、俄羅斯和美國進口零件,生產電腦設備和汽車再出售至德國、義大利與英國。根據匈牙利投資促進局(Hungarian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y)資料顯示,汽車業佔匈牙利製造業年度產值的29%,使其可能易受川普總統威脅課徵歐盟汽車進口關稅的影響。寶馬(BMW AG)和戴姆勒(Daimler AG)等汽車公司在匈牙利均有設廠,并與700多家匈牙利國內供應商合作生產。
IMF估計,2019年歐洲開發中經濟體的經濟成長率將從2018年的4.3%和2017年的5.9%下降至3.6%。但部分小型整合開放經濟體比其他經濟體更能因應貿易戰。Pictet首席策略顧問Luca Paolini表示,投資者要考量國家的風險等級、政治和金融穩定度、債務評等和外匯存底。例如,雖然阿根廷的整合度低于德國,但投資者考量阿根廷整體狀況不佳,可能仍然寧愿投資德國而非阿根廷,或是更能隔離貿易衝擊的市場包括以色列、印度和印尼。